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泉州灣古船、泉州宗教石刻、泉州外銷瓷……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簡稱『泉州海交館』)是繁盛的古代中國海外交通、先進的造船與航海技術、多元宗教文化傳入中國的重要實物見證。
泉州曾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對外通商口岸,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海交館作為我國最早的海事博物館,其藏品具有鮮明而濃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建館以來,研究人員圍繞館藏文物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在宗教石刻、古船與航海科技、外銷陶瓷史、泉州港史、海外移民以及博物館學等方面都有突出成果。』泉州海交館宣教部主任王麗明說。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海交館是我國最早的海事博物館(李政葳/攝)
另外,泉州海交館積極開展海外展覽活動,平均至少每年一次外展,先後在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坦桑尼亞等地辦過專題展覽。『富有特色的文物展品、個性鮮明的海洋文化主題及其體現的多元文化和平共處的精神,深受所到國家的贊揚,為傳播中華海洋文化做出了貢獻。』王麗明說。
比如,2014年,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海上絲路泉州起航文物展覽』;2015年,在文萊國家海洋博物館舉辦『碧海絲路東方之舟——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萊特展』;2016年,在馬來西亞舉辦『根脈尋蹤—泉州百個家族移民馬來西亞族譜展』;2017年,在斯裡蘭卡舉辦『長風破浪——中斯海上絲路歷史文化展』;2018年,在巴黎舉辦『遠方的故鄉:10-14世紀阿拉伯僑民在中國』展覽……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周年。泉州海交館的文化『走出去』,正是五年來『一帶一路』文物國際交流合作領域成績的縮影。
『推進「一帶一路」文物國際合作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亮點,跨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涉外文物合作保護工程和聯合考古項目成為文化領域「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早期收獲。』在日前舉辦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期間,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
近年來,文物進出境展覽是豐富文化外交的『金名片』。2013年以來,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50多個、文物入境展覽130多個,俄羅斯、意大利、波蘭等『一帶一路』參與國不斷來華舉辦文物珍寶展。另外,『一帶一路』參與國文化遺產領域雙向開展文物保護、聯合考古、學術研究、研討研修、策展創意,輪流舉辦文化遺產論壇。比如,舉辦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遺產論壇、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交流合作論壇和國際博物館合作學術研討會,發布《瀾湄流域國家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合作交流昆明倡議》,創立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
如今,中國援外文物合作保護工程和涉外聯合考古項目初具規模、初見成效。截至目前,援外文物合作保護工程涉及『一帶一路』6國8個項目,聯合考古項目涉及12國15個項目。其中,包括完成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茶膠寺和蒙古科倫巴爾古塔合作修繕工程,推進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和尼泊爾加德滿都九層神廟合作工程等。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既是實證絲路輝煌的『活化石』,更是傳承友好交往的『催化劑』,也積淀了歷久彌新的絲路精神。劉玉珠建議,支持與『一帶一路』參與國文物管理部門和保護機構在政策引導、機制完善、平臺搭建、項目實施、人纔培養、傳播推廣方面,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交流合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建設『一帶一路』文化遺產智慧網絡長廊,共商共建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合作保護與跨國申遺協作機制。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