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工人院士』劉先林:坐『冷板凳』的快樂科研人
2018-06-22 11:03:4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去年,一張院士照片火爆網絡——79歲高齡的院士,在火車上認真地准備科研方案的PPT。老先生的穿著極其朴素,白襯衣、小黑褲子,還不穿襪子……

  這張照片感動了億萬的網友,有評論說這纔是真正的中國的脊梁。這張照片裡的主人公叫劉先林,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遙感測繪專家。

  劉先林乘坐高鐵照片走紅(資料圖)

  智慧城市是要像人一樣『活』起來

  1939年出生的劉先林從事測繪儀器研發55年,他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極致,將中國測繪儀器的水平推向國際領先地位。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經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資金2億多元,創匯1000多萬元。他通過儀器研制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

  劉先林說,測繪工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大家手機裡使用的地圖,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而智慧城市就是通過對地球更加精確的測繪,加上其他技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纔能讓城市真正『活』起來。『測繪人所從事的這個測繪行業,應該說跟城市發展息息相關,我個人所研究的儀器,一直都是為城市的發展服務的。』

  劉先林做客央視《開講啦》節目描繪智慧城市藍圖

  智慧城市在未來將會呈現一個怎樣的狀態?劉院士給出了他的暢想:衣食住行都會和城市的運行平臺維系在一起,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比如整體聯網的智慧家居,緩解交通壓力和環境壓力的智慧交通。而他所研究的全要素模型街景的發展與普及也將會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充分完善室內定位技術,建設成智慧高鐵站、智慧旅游等等,這些都將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打破國外價格壟斷

  『打破國外對相關儀器的價格壟斷』是不少人對劉先林印象較深的一點。在此之前,測繪儀器市場屬於半壟斷性質,國內沒有相關品牌,國際品牌相關設備價格居高不下,中國市場要用只能高價購買。

  工作人員說:『劉先林脾氣很好,但唯一對這點不能容忍,就是國外落後的測繪技術賣到中國,價格還很貴。』

  『八九十年代,我們生產的設備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8倍。後續我們很多設備技術比國外的好,價格還便宜。』目前,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在世界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其後期處理的絕對精度可達5厘米,一公裡數據的處理時間只需要5分鍾,可以提取多達50種城市地物要素分類,而國外同類產品即便只提取一種地物要素,也需要半個小時。

  從院士到『工人』

  朴素,脾氣好,沒有偶像包袱,這是同事對劉老的評價。

  劉先林的辦公室(視頻截圖)

  一張辦公桌,他從1975年用到現在,桌子的漆料顏色都磨沒了。『小孩讀書的時候,假設做軟椅子的話,成績下降。』直到現在,劉老還堅持在這張『冷板凳』上工作,冬天的時候就在上面加一個墊子。

  劉老的學生回憶,不久前院裡會議室有幾個椅子的扶手掉了,劉老就從家裡帶了一些工具,一頓敲打後全都修好了。有時候去野外做測繪工作帶的尺子不夠長,劉老就會不顧大家的反對,自己開車去超市買尺子回來焊接。因為動手能力特別強,他也被稱為工人院士。

  已經79歲的劉先林頭腦敏捷,生活中也不失老頑童式的可愛。最近一次春節就陪老伴去澳大利亞旅游了二十天,這是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中午下班,他又常常急著回家去給老伴兒做飯,怕她自己太孤獨。『她說你外邊吃吧,其實就是催著你趕緊回來做飯……』劉老調侃說。

  作為中國工程院的首批院士,劉先林在遙感測繪領域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很少發表論文,也沒有大量的理論課題。55年來,他始終從事測繪儀器的研發,用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量尺』做到了極致。

  正是有像劉先林這樣的科學家,專注領域,潛心研究,纔能讓中國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他們乾著驚天動地的事,做著隱姓埋名的人。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