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打通聯系凝聚團員青年的『最後一公裡』??五年來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綜述
2018-06-21 19:29:17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1日電『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青年有什麼需求,團組織就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2013年6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向共青團發出了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動員令。

  基層團組織是團的組織和工作體系的『神經末梢』,是青年群眾感知共青團、評價共青團的終端窗口,是共青團戰斗力、凝聚力的基礎源泉。近年來,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在改革中破題、在創新中加強、在規范中發展,有效地擴大了組織覆蓋面,煥發了組織新活力。

  增強『三個賽跑』的緊迫感,聚焦固本培元大文章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大踏步前進,青年群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在與黨給定的改革時間窗口賽跑,與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的速度賽跑,與青年主動選擇組織的分化速度賽跑。全團上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不斷提昇責任感緊迫感,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堅持把組織化作為開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堅持把管根本、管長遠的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突破口,不斷提昇基層團建科學化水平。

  領導機關從『疊床架屋』轉向『精簡高效』,組織架構從『頭重腳輕』轉向『縱橫交織』,部門設置從『與上對口』轉向『對下適應』,工作方式從『逐級傳達』轉向『直接聯系』……共青團改革推進以來,各級團的領導機關按照改革要求,推動建立『小機關、強基層、廣覆蓋』的扁平化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通過改革,全團抓基層的意識明顯增強。盡管機關變小了,但事業卻更大了。』團重慶市委組織部長楊春渝說。

  如今,像釘釘子那樣,一錘一錘地強組織、謀長遠的『潛績』導向已成為全團的思想共識和積極行動。團中央機關新設立基層組織建設部,切實突出基層組織建設在共青團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各地團組織牢牢聚焦基層,推進組織建設創新,強化團員隊伍和基層團乾部隊伍建設,切實把各項資源和力量向下傾斜,夯實基層、打牢基礎的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做好『加減法』,基層組織『強筋骨』

  在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共青團著力做好『加法』,提昇的是『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加注的是組織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同時做好『減法』,祛除的是『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夯實的是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當『組織生活會』這5個字第一次從書本上走下來,置身其中的山東淄博第十八中學學生團員耿嘉奕感到既『新鮮』,也有些尷尬。在班級團支部組織生活會上,諸如『與同學交流不多』『不應光顧著自己學習,還應該帶動身邊同學一起努力』等稍有些『火藥味』的意見不斷湧來,耿嘉奕坦言,這讓自己開始反思之前的種種不足,也開始真真切切地意識到作為一名共青團員的標准與責任。

  近年來,團中央在持續規范團員發展工作,突出政治標准、控制入團規模、提高團員質量的同時,連續制定出臺《『三會兩制一課』實施細則》、基層團組織工作條例等文件規定,推動落實團員教育、團內選舉、團費收繳等各項制度,使團的組織生活真正嚴起來、實起來、規范起來。一次次規范的組織生活,使團員的政治覺悟、組織意識、紀律觀念得到錘煉;一次次高質量的組織生活,使團員學習理論、交流思想、堅定信仰的過程得到昇華;一次次制度化的組織生活,使團員經常感受到組織的存在、組織的力量、組織的幫助。漸漸地,基層團組織的運行從『寬松軟』開始向『嚴緊實』深刻轉變。

  基層工作最終要靠人來乾。基層團組織長期缺少人手,怎麼辦?團中央改革方案提出,上級團的領導機關擠一點編制,縣一級整體盤子裡調一點編制,再增配掛職乾部、兼職乾部,充實縣級團委工作力量。而針對更廣大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團組織,全團著眼構建穩定專業高效的基層工作隊伍,聯合有關部門出臺了政府購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等政策,並不斷拓展注冊志願者隊伍,努力把工作對象轉化為工作力量。

  梅淑貞是廣州天河區的一名社工,『平時晚上我會和同事們到青少年聚集的地方,看看有沒有暴力和吸毒等問題,我們可以及時介入。』久而久之,街面上的各類青少年都與她們熟識,溝通起來也很順暢。團廣州市委就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把這些專業幫手引入工作力量,使團乾部、社工和志願者三家『聯姻』,讓團乾部不再『單打獨斗』。

  在浙江等地,還通過縣、鄉團乾部統籌使用的方式,探索充實基層工作力量的新途徑。德清縣建立了團乾部後備人纔庫的試點,按團委班子職數1:2的比例,擇優確定鄉鎮(街道)團(工)委書記、副書記培養人選96人,建立『成長檔案』,加強跟蹤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建起了基層團乾部隊伍的『人纔蓄水池』。

  除了千方百計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各級團的領導機關還打造了全方位加強基層的『專屬套餐』:通過團乾部常態化下沈基層、直接聯系青年等方式,直接指導幫助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大幅精簡會議、文件、簡報,注重用新媒體手段,讓基層切實『減負』;進一步健全完善鄉鎮街道基層團建經費保障機制、加大送服務項目下基層力度;指導幫助基層團組織打破行政化思維定勢,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網絡眾籌等方式整合資源……全團為基層建設『賦能』、基層助全團工作落地的良好態勢正在不斷形成。

  『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

  198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正定縣工作時,曾在一次關於團組織整頓建設的活動中強調,『哪裡有青年,哪裡就應該有團的組織。只要有利於加強團員管理,有利於教育青年,有利於增強團支部的戰斗力,團的基層組織就可以從實際出發,做出適當調整。』三十多年後,總書記語重心長,為新時代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群眾流動頻繁、分布不斷變化,群團組織設置必須及時調整。要鞏固已有的組織基礎,加快新領域新階層組織建設,形成完善的組織體系,實現有效覆蓋。』

  長期以來,團的組織體系主要依托傳統行政單位構建,條塊分割、活力不足、組織空白等問題日益凸顯。隨著經濟社會深刻變革,青年橫向流動日益頻繁,各級團組織也開始探索立足青年空間分布、職業聚集、日常交往等特點,努力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

  ??推進城鄉區域化團建。打破『單位』界限,推動各類駐地團組織與屬地的街道、鄉鎮團組織加強溝通對接、整體分工協作、統籌各類資源,努力實現對城鄉團員青年的最大覆蓋。目前,全國已有90%以上的街道和具備條件的鄉鎮建立了區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員會,在鄉鎮普遍開展了直屬團組織建設,通過對組織的再組織、資源的再配置,努力建設活躍的共青團城鄉基層組織生態。

  ??堅持『固本』『培新』。在國企、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傳統領域『固本強基』,提昇活力。同時針對大量團員青年『體制外聚集』的實際,積極借助黨建帶動、行業推動、園區聯動、產業互動、活動牽動等建團路徑,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互聯網行業等新興領域迅速『擴容增量』。駐外團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組織等新型團組織廣泛建立。

  ??推進『智慧團建』。全團計劃用三年時間建成涵蓋各級團組織、全體團員和團乾部的『智慧團建』系統,使廣大團員青年在網上找得到團籍、找得到組織。目前,『智慧團建』系統一期建設已初步完成,實現了全團基本信息數據采集管理和各項基礎團務管理功能。

  創新基層組織載體,建設青年身邊的團組織『青年之家』

  團旗、團徽、青春勵志奮斗口號等標識隨處可見,『身邊的好伙伴』『身邊的好道理』等青年活動經常化開展……走進河南漯河市『致尚健身』的8家連鎖店,就像走進了共青團的『營業廳』,處處洋溢著青春氣息。而在漯河市『黃金地段』漯河會展中心旁的包商村鎮銀行,一樓200平方米的面積全部建成『青年之家』,比辦理業務的營業廳面積還要大,『青年之家』和銀行同時建成開門『營業』。

  在漯河,像這樣的『青年之家』還有很多。團市委動員各界力量,爭取社會支持,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對團員青年免費開放的實體場所。團組織在這裡開展『學習社』活動,舉辦主題團日、體育健身、相親交友、創業沙龍。很多青年說,『有了這樣的「青年之家」,刷出了共青團組織的存在感。』

  當前青年群體高度流動、高度分化,基層團建『有組織無青年』『有青年無組織』的困境不時顯現。2014年起,共青團將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青年之家』建設作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團的組織建設和工作創新。各地團組織以打造共青團『門店』『連鎖店』的思維,整合黨政、社會和市場資源,著力建設面向社會、面向青少年的服務場所。

  在這些『青年之家』裡,匯聚了共青團和青年元素,提供內容豐富的『菜單式』服務,青年在這裡學習理論知識、參與志願服務、開展交友聯誼、交流興趣愛好、接受就業創業培訓、辦理基礎團務……團的組織網絡、工作力量、服務項目,在青少年身邊實現了有形化、日常化,受到青年廣泛歡迎。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青年之家』4萬餘家。各級團的領導機關也按照團中央要求,全部建成向青年開放的『青年之家』,青年與團乾部一起參加活動成為了常態。

  與此同時,線上的『青年之家』雲平臺建設也同步推進開來,目前已有1.6萬個『青年之家』和團的領導機關在線進駐。通過地圖定位就可以就近找到團組織,了解活動信息,報名參與活動,『我身邊的共青團』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團員青年的現實體驗。一位負責『青年之家』工作的基層團乾部說:『一種基於O2O模式的共青團組織和工作體系正在形成,不管團員青年怎麼流動、流動到哪裡,共青團都能以這種嶄新的組織形態,實現最廣泛的服務和凝聚。』

  共青團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一部共青團的歷史,就是一部把團員組織起來、把青年引領起來共同跟黨奮斗的歷史。新時代,共青團將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努力將每一個基層團組織都建成一面旗幟,將8100多萬團員、350多萬基層團組織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團結帶領青年奮勇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