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北方多地高溫將持續 南方強降雨已影響10餘省份
2018-06-21 10:1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連日來,中東部的天氣呈現出『南北熱中間雨』的格局,華北黃淮多地持續『晴熱暴曬』模式,華南多地則持續悶熱,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范圍、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已影響了10餘省份。

  北方多地持續多日高溫『炙烤』

  最近幾天,北方多地被高溫籠罩,特別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晴熱暴曬成為天氣主題詞。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這些地區的高溫天氣還要持續多日,從20日起,華北東部、黃淮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天氣將持續4?6天,最高氣溫可達35?38℃。

  以北京為例,20日,處在高溫藍色預警中的北京,當日最高溫已經超過35℃,而根據預報,21日,北京依舊有超過35℃的高溫。

  從大的區域來看,21日,華北黃淮的高溫范圍將繼續擴大,北方高溫表現最突出的是濟南市,35℃以上的高溫將從21日持續至24日。

  除了北方的高溫,在華南地區,廣西廣東等地同樣被高溫籠罩,不過,相對於北方的乾熱,華南地區的高溫,因為空氣濕度大,主要以悶熱為主。

  根據預報,本周華南的35℃以上高溫范圍不大,但很多地區最高氣溫達33-34℃,加之空氣濕度較大,體感甚至可能超40℃。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未來十天,京津冀及周邊需防臭氧污染

  由於氣溫持續較高,且陽光暴曬,夏日裡的臭氧污染需要關注和預防。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21至30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南部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臭氧污染氣象條件等級總體較高,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為3至4級,其中,25至26日,受降水影響,臭氧污染氣象條件略有降低。

  據專家介紹,在溫度較高、日照相對較強時,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經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就生成了臭氧。

  臭氧為主的光化學污染,和人們熟悉的PM2.5相比,臭氧污染對人體的影響有一些不同。

  PM2.5主要會對人的心腦血管造成影響,而臭氧主要會刺激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哮喘、白內障等疾病。由於主要污染物臭氧並不會對大氣能見度造成影響,因此從民眾的重視程度上看,光化學污染遠遠不如PM2.5。

  臭氧的存在需要高溫和紫外線的照射,對於光化學污染,戴口罩的方式用處不大,防御光化學污染最主要的方式還是盡量避免外出,同時關緊門窗。

  有專家分析,臭氧是強氧化劑,不僅本身有害,其大氣質量濃度還反映了大氣的氧化能力,也就是生成二次污染物的能力。因此,想控制或降低大氣中的臭氧污染和大氣氧化性,就必須同步減少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做到污染物協同控制。

  6月20日,強降雨讓江西進賢縣民和鎮三陽村發生嚴重內澇,救援人員利用皮劃艇將被困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中新社發萬朝暉攝

  南方本輪降雨范圍大時間長已影響10餘省份

  與北方多地長時間的高溫天氣相比,南方的強降雨天氣也已持續多日。

  根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的介紹,17日夜間開始,本輪降水從四川盆地東部開始,先後影響陝南、河南、安徽、江蘇以及長江以南的省份,范圍已超過10個省份。

  『本輪降水影響范圍大,持續時間長。由於這是移動性雨帶,強度不如穩定性雨帶強。』馬學款說。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預計20日20時至21日20時,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東部和南部、湖南西南部、廣西北部、貴州中北部和東南部、重慶東南部、雲南南部和西部、臺灣島西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對此,中央氣象臺在20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對於降雨的走勢,馬學款分析,目前,南下冷空氣勢力比較弱,季風沒有北上,同時副熱帶高壓比較弱,暖濕氣流也不強,所以降水系統會在江南地區擺動,導致未來三天降水主要在江南地區,但強度總體不是很強。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