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新華網評:讓端午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
2018-06-18 15:16: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網絡中國節·端午

  6月17日,樓家村的孩子和家長在文化禮堂一起編蛋袋。當日,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樓家村舉行活動,孩子們學習包粽子、做麥花、編蛋袋等傳統習俗,迎接端午節。新華社記者翁忻暘攝

  楊飛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其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至今已經有2500餘年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底蘊的節日之一。按照傳統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活動多種多樣。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每逢農歷五月初五,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在全國各地上演,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凝聚著民族發展的歷史,薈萃著人文理念的精華。近年來,互聯網的展示和傳播,讓端午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生動、豐富、親民。比如,端午節之前,在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就已經『火』了起來。網上過端午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融入時代氣息,植根群眾沃土。與時俱進,傳統文化纔能更有生命力。在屈原故裡宜昌,非遺傳承人開發的龍舟帆船、竹編竹簡、堂鼓香包等生產性傳承保護項目已經與市場對接,目前帶有屈原、端午等文化元素的產品也已暢銷國內外市場,通過給青年學子提供讀詩寫詩的平臺,更是賦予了端午傳統文化更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借助『時代氣息』和『群眾沃土』的滋養,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有生機。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多一些活動載體,多一些傳播樣式,在信息化時代持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將更有魅力,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將進一步增強。(作者為陝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8網絡中國節·端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