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南京:香包成新寵 非遺文化濃
2018-06-17 14:30:0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鄭晉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我們的節日·端午】

  光明日報南京6月16日電 巧奪天工的徐州香包、惟妙惟肖的南通面塑、回味悠長的艾葉梨膏糖、熱鬧非凡的跳鍾馗……6月16日上午,『傳統節日進博物館——端午』主題活動在南京博物院隆重舉行。一項項具有端午特色的非遺技藝和傳統活動吸引著游客們駐足觀看。

  『端午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節,也是各種蚊蟲和病毒肆虐的時候。在過去,家家戶戶都要在端午節制作裝有幾十種藥材的香包佩戴在親人身上,來保佑他們身體健康。』在南京博物院非遺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香包的傳承人井秋紅一邊講解,一邊向來往的游客們展示著傳統香包的制作工藝。定模型、選布料、填棉絮、裝香料、刺針繡……短短十幾分鍾,一個香包就在她的手中制作完成。井秋紅告訴記者,徐州香包傳承到現在,一直都堅持手工制作:『因為它中間是塑料板,兩邊是皮棉裹的中藥。任何機器都沒法穿透,只有靠藝人一針一線地縫,制作時候要心靜。手工藝品特別要求人的心性脾氣,不能急躁。』

  『這些香包太好看太精致了,我們中原也有制作香包的工藝,但是和江蘇的完全不一樣。』來自河南南陽的游客馮愛輝連連贊嘆,『原來以為香包只是一個小裝飾品,沒想到它竟然和端午節有這麼緊密的文化關聯。』在手工藝人的指導下,馮愛輝為自己的孩子親手制作了一個五色包。記者在現場看到,展示區面積不大,卻彌漫著中草藥和香料的香氣,不少游客『聞香』而來。

  另外,活動現場舉行的編手環、做網兜、包粽子等帶有端午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也讓參加活動的游客興趣盎然。家住南京六合的游客曾見雄說:『民族傳統節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展示,還能有機會親手實踐,我們很喜歡!』

  據悉,南京博物院此次於端午節假期開展的『傳統節日進博物館——端午』活動,通過展覽介紹、戲曲專題演出、公眾體驗、文化講座、習俗展示展演、社會教育活動以及走進學校、社區互動等形式,充分展示了端午節的豐富文化內涵。『博物館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重要力量,是文化遺產的貯藏所和守護者,肩負著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建芳說,『在傳統節日舉行主題教育活動,能夠讓公眾在互動中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增強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18網絡中國節·端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