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我們在昨天的『端午節民俗地圖』中,說了端午的『食』,今天我們再來說說『藝』。也就是各地獨具特色的民俗游藝活動。
每年的端午節活動,龍舟賽都是主角。不過,除了賽龍舟,很多地方還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比如地處珠江岸邊的廣東番禺石樓鎮,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鎮上各個村莊,都會派人一個村一個村地登門拜訪,因為是劃著龍舟來往,所以名之為『龍船景』。

據說從明朝末年開始,就有這一習俗,而且規矩也頗為講究,要上岸先投拜貼,再喝茶、吃龍船餅,是不是有點『武林范兒』呢?一起來看。
14號,農歷五月初一,今年是石樓鎮的大嶺村第一個『招景』,也就是發出『龍船景』的號召;正劃著龍舟前來『趁景』拜訪的,是勝洲村。
停靠前,勝洲村的龍舟,要先在大嶺村旁的河湧,也就是珠江的一條小支流玉帶河裡,來回劃三次;與此同時,大嶺村派出村裡有名望的長者,75歲的陳耀東老先生,敲鑼迎接。整個過程,也叫『探酒』。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民俗專家陳秋明:探酒其實就是在一個『探』上面做文章,就是來探訪,來以龍會友的意思。
鑼聲停,龍船靠岸,所有船員上岸,來到大嶺村的祠堂。勝洲村龍舟上的村民,拿出拜帖,交給已經等在祠堂外的大嶺村陳耀東老先生,而陳老則回贈了包著飲酒錢的紅包。紅包裡的金額,都要含有吉利數字,但一般不超過50元。
村民:阿叔,今日好多支龍船過來是嗎?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村民陳耀東:好多支。

石樓鎮一共有22個村,當天有一半都前來拜會大嶺村,陳老用『探親』這個詞來形容龍船景,拜帖越多,村裡就越興旺。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村民陳耀東:我們有歷史以來都是周邊這些龍船來,就每年初一,其它兄弟村來這裡探親,差不多年年這麼多船。
記者:是不是船越多越旺,越好?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村民陳耀東:當然啦,要周邊有龍船多來,旺!

遞了拜帖,勝洲村的船員們,就可以進祠堂喝茶、吃龍船餅了,龍船餅主要是核桃酥。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民俗專家陳秋明:這個核桃酥比較容易保存,這個也有一個好的寓意,『核』『和』跟和氣、和睦,表達出來有同一個意思。
喝完茶、吃完餅,各村前來『趁景』的龍舟,在河湧裡盡情游玩互動,接下來,他們還要擇日到其它村去『趁景』拜訪,一直持續到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天。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