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和其它地方大多用竹葉、蘆葦葉等包粽子不同,每到端午節,河南魯山的粽子,是用當地深山裡的一種槲樹的葉子,形狀是圓柱型,當地人也叫它『槲墜』。
魯山縣讓河鄉餘流村村民白獻:這時候的槲葉它厚實,一厚實它的味道都好了,出味了。

端午前後,進山采槲葉、包槲墜,是當地祖祖輩輩傳下的習俗,也是餘流村裡的大事兒,雪白的糯米,鋪上青青的槲葉,配上紅棗、蜜餞,再點綴幾顆花生,用來捆紮槲墜的繩,也是山裡特有的龍須草。

魯山縣讓河鄉餘流村村民白獻:有一句古話嗎,中國龍中國龍,應這個口氣,這是龍須草,所以都要用這。但是主要還有一條,它煮出來味兒也能跑進去,好吃哩(的)很。煮出來的槲墜剝開以後,它就是香甜,吃著好吃。
村裡人都來幫忙,包起來就快,但煮起來可就麻煩了,支起老灶、引上柴火,下鍋。

魯山縣讓河鄉餘流村村民彭艷亭:煮個兩三小時以後停火,不掀鍋蓋燜一晚上,第二天吃最好吃了。槲葉味、蜜棗味都浸到米裡面了,這槲葉味是特有的,涼甜爽口。
經過一夜的漫長等待,鍋蓋掀開的剎那,清香撲鼻。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