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為實現普遍安全貢獻中國智慧(鍾聲)
2018-06-15 09:50:1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學習習近平主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重要講話②

  中國倡導的安全觀,體現出對時與勢的准確把握,因其被實踐所證明的正義性、可行性、有效性而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賞

  『我們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集團對抗,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的做法,實現普遍安全。』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秉持新安全觀,為共同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注入了強大信心,也為破解時代安全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

  歷史總是富有啟迪。1996年和1997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先後在上海和莫斯科會晤,相繼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上合組織的前身『上海五國』合作機制由此誕生。『兩個協定』的成功履行,是中國與有關各國共同開創的全新安全合作模式。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各成員國不斷鞏固戰略互信,加強政策溝通和協調,推行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安全治理模式,安全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上合組織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涵養並完善了共同的安全價值觀念。在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眼中,在各方利益基礎上形成『統一的安全觀』是本地區成功開展安全合作的秘訣。人們公認,中國智慧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到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再到打造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一系列旨在加強地區合作、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理念,都彰顯著思想引領的力量。

  國際關系史表明,以軍事同盟求安全,追求獨享安全、絕對安全,都不是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選擇。軍事同盟只會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更多復雜因素,企圖獨享安全無異於癡人說夢。『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當今世界,各國的聯系和交融日益緊密,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中國倡導的安全觀,體現出對時與勢的准確把握——追求共同安全,纔能跟上世界各國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新現實;追求綜合安全,纔能在安全問題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的背景下進行有效安全治理;追求合作安全,纔能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不斷增進各方互信;追求可持續安全,以發展促安全,纔能標本兼治,實現長治久安。

  中國倡導的安全觀因其被實踐所證明的正義性、可行性、有效性而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賞。歐洲議會歐中友好小組秘書長蓋琳說,中國提出的安全觀以統籌兼顧的方法破解安全難題,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以可持續發展促進安全;非盟和平與安全事務委員斯梅爾·謝爾吉認為,相比西方安全觀,中國的安全觀更為重視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各國應該借鑒中國的經驗;英國48家集團副主席基斯·班尼特表示,中國的安全觀與發展觀緊密相連,是基於合作共贏原則的,為實現世界的普遍安全和共同繁榮貢獻了中國智慧。

  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安全穩定是人心所向。正是因為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上合組織的安全合作之路越走越寬,不僅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安全與穩定作出巨大貢獻,而且為國際安全合作提供了富有借鑒意義的成功范例。

  《人民日報》( 2018年06月15日03版)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