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鄭光輝: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
2018-06-14 16:11:0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強調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對於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推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經濟運行表現出供求關系持續改善、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動能轉換持續加快、質量效益持續提昇、社會預期正在持續向好等特征。從主要經濟指標看,內需拉動作用增強,工業和服務業協同性較好,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的支橕作用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新興產業成長和傳統產業轉型昇級態勢良好,經濟運行內在穩定性有效提昇,質量效益保持較好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良好開端。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容易。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還有不少難題需要攻克,世界經濟政治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對此,我們既要增強懮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抓住高質量發展不松勁。

  應該強調,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後,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主要依靠要素高投入數量的增長,而必須轉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只有實現三大變革,我們纔能在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同時,開創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發展新局面。

  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對於各地區各部門來說,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必須主動與中央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對表,對得上的應加緊推進,對不上的則應及時改正。另一方面,還必須抓緊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辦法,使各地區各部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有所遵循。

  (二)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按照這個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其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破』和『立』上同時發力。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適時將去產能范圍擴大到更多產能過剩行業,並且,應逐步由總量性去產能為主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化產能為主。緊緊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把去產能與深化國企改革、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和昇級改造結合起來,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做好人員安置工作。同時,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入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通過改革使市場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營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養老、教育等社會領域,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衛生、食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等問題。

  其二,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在農產品、工業制成品、裝備制造、工程建設、服務業等領域提高標准,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提昇競爭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引導企業突出主業,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強核心競爭力,使中國質量同中國速度一樣享譽世界。

  其三,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這包括,圍繞新一代信息網絡、智能綠色制造、現代農業、現代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海洋等領域推動產業技術體系創新;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昇級傳統產業,以技術的群體性突破支橕和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融合,拓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從而不斷提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開闢我國發展的新空間。

  (作者: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鄭光輝)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