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
作者:羅英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6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圓滿舉行。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擴員後召開的首次峰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會議期間,上合組織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的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相關負責人舉行了多場大范圍、小范圍會談,共同總結過去,規劃未來。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行及其豐碩成果充分表明,本屆峰會是對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

6月9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青島主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歡迎晚宴、小范圍會談、大范圍會談、雙邊會見、三方會晤……短短兩天時間,20餘場正式活動,峰會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引領上海合作組織邁上新起點。圖為9日晚在青島舉行的《有朋自遠方來》燈光焰火藝術表演。新華社發
回顧上合組織17年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盡管國際形勢雲譎波詭,充滿了矛盾、危機與斗爭,但是在這種復雜的國際背景下,上合組織經受了一次次嚴峻考驗,不僅發展勢頭未止,相反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如今上合組織已經從當初為解決邊境互信而成立的『上海五國機制』發展為一個囊括歐亞大陸8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伙伴國,經濟和人口總量分佔世界20%和40%,當今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成為維護地區穩定與和平、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合組織構建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建設性伙伴關系,是國際關系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開創了區域合作新模式,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貢獻。』這是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對上合組織所做的最新評價,也是習近平主席總覽上合組織發展的歷史與現實,高瞻遠矚做出的准確戰略判斷和理論昇華,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價值,亟待國際關系學界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
上合組織秉承的『上海精神』的思想內核超越了西方國際關系理論體系,是對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當今世界,以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為代表的西方三大主流國際關系理論佔據著國際關系理論研究的主導地位,各國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紛紛依此對當下國際社會的各種現象進行解釋,並對未來的國際局勢進行預測。伴隨著這三種理論范式產生的均勢論、文明衝突論、霸權穩定論、集體安全論及博弈論等成為分析國際熱點問題、推演國際局勢演進的重要理論依據。受此影響,文明衝突、冷戰思維及零和博弈的觀念充斥著西方國家政策決策者頭腦,並左右著他們對外政策的選擇。如果以此判斷國際局勢的走向,確實難以得出樂觀的結論。烏克蘭危機難消、中東局勢惡化、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以及俄美關系陷入冷戰後冰點等一系列事件,似乎就是極好的例子。
然而,與此同時,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在內的歐亞大陸主要地區總體上保持著和平、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這與上合組織的建立與積極推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上合組織17年的歷史證明,上合組織不愧為歐亞大陸的『穩定錨』,其秉承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亦堪稱是上合組織之所以能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思想源泉。本屆峰會發表的《青島宣言》也強調,正是遵循了『上海精神』,上合組織纔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嚴峻考驗,成為當代國際關系體系中極具影響力的參與者和當今充滿不確定性國際局勢中一支極為重要的穩定力量。『和合上合』——『上海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合,超越了文明衝突、冷戰思維及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已經成為上合組織的思想內核。可以說,『上海精神』不僅闡明了不同類型的國家交流合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而且超越了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固有范式,創新了國際關系理論。
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及全球治理觀等五大觀念的創新夯實了『上海精神』的理論基礎。任何一個國際組織的生命力首先取決於理論的發展與創新,上合組織也不例外。隨著上合組織的擴員,成員國由6個增加到8個,涵蓋地域擴大到南亞和印度洋,這一方面增強了上合組織的整體實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給上合組織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如何解決好各成員國的共同發展問題,繼續維護好區域內的安全問題,包容並推動更多不同文明國家之間的互利合作,在全球政治經濟治理上發出更強的聲音,是上合組織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習近平主席在青島峰會上明確指出,『上合組織要進一步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觀,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破解時代難題,化解風險挑戰。』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准確把握住了時代脈搏,順應了歷史潮流,為上合組織未來如何規避或解決上述問題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同時他提出來的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及全球治理觀等本身也為『上海精神』理論體系做了重要的補充,進一步夯實了『上海精神』的理論基礎。
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被接納並成為共識。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的偉大倡議。相比崇尚『人權高於主權』『霸權穩定論』『均勢論』等更加『現實』和『實用』的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而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倡導的『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合作共贏』『和平解決分歧與爭端』『在共商、共建基礎上建立一個共享的世界新秩序』等重要理念更加務實,更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接納。如今,上合組織成為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驅者。此次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專門發表了題為《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築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礎、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勁引擎、拉緊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紐帶以及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伙伴網絡等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的五點建議。習近平主席為推動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標注出的清晰『路線圖』得到了其他成員國的高度認同,各成員國也一致同意將『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寫入《青島宣言》。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上合組織峰會官方文件中的首次表述,這無疑向外界表明命運共同體意識已經被上合組織國家接納並達成共識。
對此,王毅外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上合組織成員國『比鄰而居,發展任務相似,命運緊密相連,理應為構建命運共同體發揮先導作用』。今後,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各成員國都將『同呼吸、共命運』,為維護各國共同利益攜手共進。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將有利於彌合成員國之間因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有利於深化各成員國之間的互利合作,有利於各成員國在涉及本地區安全、經濟及人文等共同利益問題上齊心協力,作出更大貢獻。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完成民生微項目25個 提昇『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陽回應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兒時發生言語爭執2021/09/01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