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水到渠成共發展】『南水』滋潤燕趙 『效益』惠及各方
2018-06-02 20:32:3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河北滄州6月2日訊調南水解北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夢想變成現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為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河北省境內已開啟了37座分水口,累計分水20多億立方米。這一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工程,取得實實在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綜合效益。

  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北水廠示意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年巍/攝

  社會效益:提供穩定水源保障

  水是生命之本,優質的水源是民生的根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河北省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水源保障。據資料顯示,到2020年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城鎮人口將達到2570萬人左右,屆時將有3000多萬人喝上優質長江水。

  『通水之後,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個是調入的南水濁度更低;另一個是硬度也比原來小得多。』河北省石家莊東北地表水廠化驗室主任李布蕊說道。資料顯示,目前,東北水廠每天產水量已經增加至15萬立方米,擔負著主城區近1/3供水任務。

  河北省滄州市人均年擁有水資源量僅180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8%,且淺層水苦咸、深層水高氟,為嚴重高氟病區之一。隨著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部建成通水,輸水管道好像人體的一條條動脈,源源不斷地向老百姓輸送著新鮮的『生命血液』。從抽取地下苦咸水,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黃河水,再到如今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部運行,滄州基本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七裡河倒虹吸工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年巍/攝

  經濟效益:助力經濟結構調整

  水是生產之要,水權就是發展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擺脫缺水制約,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了機會和空間。有力促進節水工作的開展,帶動發展高效節水行業,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業。

  河北省水務集團建管處副處長馬建超表示,南水在保障生活用水、修復改善生態環境以及促進工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從根本上改善了受水區水資源狀況和水生態環境,對促進河北經濟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據了解,近年來,石家莊市大量使用南水北調水,再加上關停自備井,鼓勵企業大量使用江水,少用地下水,建立健全水價調整補償機制等措施,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已經有所遏制。根據監測,2017年底,地下水位已經有所回昇。

  滹沱河生態區一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年巍攝

  生態效益:還給百姓清水綠岸

  水是生態之基,補水就是改善生態環境。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在河北境內沿著太行山脈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清水走廊,為沿線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千裡江水的到來,大大緩解了沿線河流『飢渴』狀態,涵養了水源,補充了地下水,使這些區域河流重現生機,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經過幾年的建設,「滹沱河花海」已逐漸成為省會旅游的新亮點。其中滹沱河生態綠廊項目獲得了2017年度河北省人居環境范例獎。』河北省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區管理處副主任鄭磊表示,南水每年給滹沱河提供生態水700萬立方,已滹沱河的主要水源地,為石家莊市的生態環境改善起到巨大的作用。

  南水北調不僅調來水,更詮釋了生態文明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水北調讓更多城市『看得見水』。『現在綠化越來越美,鳥類越來越多。看到目前的生態景觀,我感到非常高興。我要繼續把它建設好和守護好。』河北省水質監測中心科員夏勇說道。(年巍)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