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上海精神』不愧為維系上合組織的『定海神針』
2018-06-01 16:40: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強勁正能量——記中國擔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一年間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贛州港,『贛州港至哈薩克斯坦』中歐班列等待發車(2017年7月27日攝)。

  2017年6月,阿斯塔納峰會落幕,中國正式接棒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一年來,東道主中國肩負使命擔當,同各成員國一道,以弘揚『上海精神』為主線,以鞏固團結互信、共謀穩定發展為目標,有效拓展上合組織各領域合作、促進新老成員磨合適應、提昇組織的國際影響力,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振奮人心的正能量。新華社記者彭昭之攝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伊始莊嚴提出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經驗的結晶,切實體現了上合組織超越冷戰思維的創新理念,確保上合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凝聚上合組織大家庭的核心價值。

  中國作為上合組織發起國和誕生地,一直是『上海精神』的堅定捍衛者,並以『兩個構建』為核心的一系列新理念進一步豐富了『上海精神』的內涵。新形勢下,唯有不忘初心,堅定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纔能永葆活力,不斷邁向光明的未來。

  『上海精神』是『上合智慧』的集中體現

  上合組織是在『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上建立的。蘇聯解體後,在毗鄰中國的周邊出現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四個新的鄰國,如何處理彼此的關系,尤其是處理蘇聯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刻不容緩地擺在了五國面前。正是本著『上海精神』的基本理念,五國不僅成功地解決了邊界問題,為世界其他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樹立了典范,而且將合作范圍擴大到地區安全和經濟合作,上合組織在此背景下橫空出世。

  也正是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面對成員國在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和文化傳統上的巨大差異和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上合組織經受住了風霜雪雨的嚴峻考驗,實現了成員國在上合這樣一個多元復雜地區的共存共榮。事實證明,『上海精神』是一個解決地區難題的有效良方,是上合組織貢獻給世界的『上合智慧』。

  『上海精神』是超越冷戰思維的全新理念

  上合組織是在冷戰結束、美國西方繼續奉行冷戰思維的背景下建立的,正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源於應對面臨的共同威脅和維護和平發展國際環境的現實需要,上合組織提出並踐行了完全不同於以往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的新的理念,這就是『上海精神』,其新穎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以平等協商為核心的新合作觀。即堅持大小國家主權平等、協商一致,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維護成員國核心利益,以平等互利方式推動區域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第二,以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安全為內容的新安全觀。即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本原則,堅持不乾涉內政,以開放合作方式增強戰略互信,為成員國發展創造穩定的安全環境。

  第三,以多元包容為特征的新文明觀。即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彼此的自主選擇,倡導在求同存異中兼容並蓄,推動文明間交流對話,促進區域認同與和諧區域建設。

  『兩個構建』與『上海精神』一脈相承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構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為目標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兩大支柱,也是中國為上合組織未來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已得到上合組織成員國廣泛認可和支持。

  『兩個構建』實質上與『上海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在當代國際新形勢下對『上海精神』的進一步完善和昇華,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普適性,賦予上合組織新的崇高使命,也為上合組織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機遇,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必將使『上海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發揚光大,從而確保擴員後的上合組織行穩致遠,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