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放牛娃』成為致富帶頭人
2018-05-30 20:08:43 來源: 中國西藏網  作者:賈華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西藏網訊 以前,西藏農牧區的部分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足,『送子女入學不如在家放牛』的傳統觀念讓很多本該是上學年紀的孩子,成了放牧牛羊的牧童。

  家住昌都市貢覺縣的斯郎晉美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父母對教育的不重視和家庭貧困等原因,他沒有像同齡孩子一樣走進校園,而是幫家裡放牛。

  『當時,我看到同齡的有些孩子去學校學習很羡慕,我自己還是很向往去學校學習的,因為家庭原因我最終還是沒能進到校園。』提起當年上學的事,斯郎晉美有些遺憾。

  十幾歲時,斯郎晉美就跟著村裡人出去打工賺錢了,但他一直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在工地上,斯郎晉美一邊乾活一邊跟工地上的漢族師傅學習漢語,一有空餘時間他就『纏著』師傅教他漢語拼音。『師傅教的拼音對我幫助挺大的,通過拼音我自學了很多漢字,現在常用的漢字我基本都認識。』在與斯郎晉美的聊天中不難聽出,對於那位教他拼音的啟蒙老師他心懷感激。

  後來,斯郎晉美又接觸到一樣新鮮事物——電腦,這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候,我表哥有一臺電腦,他使用時我就在旁邊看著偷學。』斯郎晉美告訴記者:『現在看到的合作社簡介就是我自己做的。』記者見到,合作社簡介上用漢文寫著產品簡介、生產規模、進貨渠道、銷路和主要困難等基本信息,產品簡介中還插了產品圖片,內容簡單明了、圖文並茂。

  2015年,通過自學掌握一定文化知識的斯郎晉美和四個合伙人抓住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機遇回鄉創業,依靠當地(西藏昌都市貢覺縣相皮鄉桑珠榮村)民族手工藝技術,使用當地羊毛、牛皮、木材等原材料,生產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木箱、藏裝以及藏族群眾日常用品。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合作社的產品優勢,合作社產品除銷往昌都市以及西藏自治區其它地市外,在四川、甘肅、雲南、青海等藏區也有不同的銷售額度,截至目前,合作社產品銷售額已達150餘萬元,純利潤達60餘萬元。

圖為合作社生產的藏式木箱 攝影:陳衛國

圖為制作藏裝的布料 攝影:陳衛國

圖為合作社生產的藏族傳統馬包 攝影:陳衛國

  在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下,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年輕的斯郎晉美已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和合伙人積極響應扶貧政策,吸納13戶貧困戶中的13人到合作社學習木箱等手工藝品的制作技術,並每月發放3000元的工資。

  『在現在社會沒有文化知識寸步難行,良好的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談起創業斯郎晉美深有體會。同時,他告訴記者,以後一定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據了解,通過多年來不斷地、反復地、深入地宣傳引導,西藏農牧民群眾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非常高,曾經『送子女入學不如在家放牛』的傳統觀念已基本消除,很多家長不僅主動把子女送到學校讀書,還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