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作為科技工作者,往往敏於行而訥於言,大部分人的面容不為人們熟識。
對於科技工作者,習近平始終重視。他盛贊他們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今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圖文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群科技『大咖』,這群為我們橕起了歲月靜好的可敬的人!

習近平左手邊這位皮膚黝黑的老人,還有不認識的麼?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在泱泱稻田裡,他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袁式傳奇。在稻谷飄香中,這位稻田『守望者』自己也成為了一個傳奇。

他是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一輩子只專注做一件事:研究火炸藥。幾十年磨一劍,一朝出鞘,光耀九州。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奪得三項國家科技一等獎。而今,他又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個『帽子戲法』,漂亮!

SARS、甲流、寨卡、埃博拉......談起這些讓人『談虎色變』的病毒,請記住與病毒『斗』了一輩子的防疫英雄侯雲德。
『……吐盡腹中絲,願作春蠶卒;只為他人暖,非為自安息。』這就是老科學家的初心!

『深潛』三十年,為國鑄重劍。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如今,第一艘核潛艇已經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俠之大者,即如是!

習近平右手邊這位,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啥都不用說了,就一個字:牛!
左手邊這位,趙忠賢,超導『大玩家』。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把高溫超導這個『冷板凳』坐熱了。

1967年6月17日8時,羅布泊沙漠腹地,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這一聲驚天『雷鳴』的背後,就有這位輪椅上的老人——於敏,中國氫彈功勛的默默奉獻。
驚天的事業,沈默的人生,是這位老人的形象『寫真』。

這是另一位『兩彈一星』元勛。他的人生,與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緊密相連。
他,被譽為『中國核司令』。他,與羅布泊結緣20年。他,名字曾載入國家的絕密檔案。手指一動,重甲為開——他是程開甲。

張存浩,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化學激光』,看不懂?嗯,科學艱深,你我普通人『不明覺厲』,只要知道天上有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就『秒懂』了。這顆『張存浩星』的編號是19282。

正負電子對撞,是上世紀我國繼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造衛星上天之後,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左側的這三位老人,就是當年參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和應用的葉銘漢、方守賢、陳森玉。而今,對撞機仍舊保持每天24小時運行,這三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也『運行狀態良好』。

李振聲,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習近平稱贊他為解決中國人民的吃糧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今中國人已不再為『吃糧』發愁。端碗吃飯的時候,請別忘了李振聲、袁隆平這些科學家。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