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某位女士與丈夫之間產生了嫌隙,為了挽回婚姻,該女士病急亂投醫,竟寄希望於『巫術』,最終人財兩空。新奇的是,提供『巫術』服務的是個比較『專業』的網站,二維碼關注、支付寶付款等現代化操作一應俱全。『唯迷信論』還存在於某些人群之中,殊不知虔誠供奉的對象為賺取更多的黑心錢,早已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兩相對比,著實有些諷刺。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把迷信遠遠地拋在身後,但真實情況仍然不像願景那般美好。迷信這麼一個從封建社會延伸出來的糟粕產物,其『與時俱進』的能力,遠超大眾的想象。最近,在湖南省長沙市高考學生和家長的社交圈裡,就流傳著一種據說可以讓孩子更聰明的藥物。據說吃了這種『聰明藥』,能夠在短時間內提昇學習能力,這對於一些即將高考的學生來說,仿佛是助力邁進理想大學校門的『臨門一腳』。但隨即就有專家站出來闢謠,這個所謂的『聰明藥』,其實是非尼、利他林、擇思達等藥品,它們都屬於神經中樞興奮藥,屬於國家嚴格控制的精神類藥品。
『聰明藥』看似沒有怪力亂神的所謂超自然力量出場,但同樣是迷信的現實版本。對一件完全不靠譜的事情持迷惘的相信態度,正是現代人身陷迷信窠臼的寫實。具有指向性的是,『聰明藥』事件中,學生與家長面臨著高考的焦慮,而『巫術』一事中,受騙女子迫切地希望挽回一段感情。這類『有所求又不知如何求』的情緒壓力會導致客觀上判斷能力的失誤,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更容易使人誤入迷信的歧途。很多時候,人們對於事物認知能力的缺失看起來是無害的,但一旦真正碰到『事兒』,就可能劍走偏鋒,最終事與願違。
迷信尚未根除,科普仍需努力。打破迷信的魔怔,科普是根本性的解決方案,這道理很簡單,但要真正行之有效,卻不那麼容易。舉個簡單的例子來佐證——《走近科學》是一檔很多電視觀眾耳熟能詳的科普欄目,但現在幾乎『被玩壞』,原因是一些人認為《走近科學》刻意制造懸疑劇情,先故作神秘,最後解開一個很是普通的常理,觀眾往往是『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尾。』科普欄目如果過於『高大上』,一板一眼地說道理、述原理,恐怕在當前的受眾語境之下,是言之諄諄,聽之藐藐。用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來科普,來破除迷信,而非一味地坐而論道,這恰恰是當務之急。
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眼界的開拓,都是把迷信逼進角落的力量。但不得不說的是,對於迷信的根除,現階段還彌漫著一股盲目自信的氛圍。我國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擁有高學歷的人群還遠未達到那種金字塔底座的結構。相反,迷信思想深耕民間數千年,受眾的存量很大。直至現在,很多高學歷的人也還把『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等言論掛在嘴邊。因此,根除迷信要取得壓倒性優勢,恐怕還需要持之以恆的長時間努力。在此之前,對迷信要除病灶,找藥方,需要堅守增大科普力度這一方法論和路線圖。
除了打開科普這一工具箱之外,社會還應對正向價值觀予以拱衛。現在的迷信,很少是『跳大神』『念咒語』的老舊模樣,而是用新的帶有『科技』色彩的方式出現,附加在現代生活中。對於迷信的『緊跟時代』,每個人需要在價值觀念上進行主動提昇,擯棄追求獵奇、危言聳聽、人雲亦雲。這樣,迷信纔會寸步難行。(謝偉鋒)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