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渠成共發展』網絡主題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5月28日,『水到渠成共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龍頭』——渠首陶岔。新建的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承擔著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輸水任務。 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通水以來,截至2018年5月24日,已累計安全運行1259天,總調水量142.73億立方米,目前總乾渠正按設計流量350立方米/秒向下游供水。

渠首陶岔
津雲新聞記者站在渠首大壩上,一面是丹江口水庫,一面是一路向北的輸水明渠,一湖清水從三道閘口中奔湧而出。它們將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途經河南、河北、天津,最終抵達北京。『一泓清水送北京,都帶著渠首人滿滿的祝福』這也是津雲新聞記者在這裡聽到老鄉們說的真情的一句話。

陶岔水質監測站
原陶岔渠首工程位於湯山禹山之間,於1976年建成,包括庫區4.4公裡引渠,8公裡長的引丹總乾渠和下窪進退水閘等四項工程,同時開工建設了河南引丹灌區。2010年3月2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渠首樞紐工程主體工程開工。工程全長1432公裡,其中,從陶岔渠首到北京團城湖,總乾渠長1277公裡;天津乾渠從河北徐水縣到天津外環河,全長155公裡;年平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其中天津市10.2億立方米。
水質決定南水北調工程成敗。南水北調中線乾線工程全線共設置30個水質固定監測斷面。通過斷面監測,可及時掌握南水北調中線乾線總乾渠入渠水質變化狀況及發展趨勢,為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突發水質應急事件的預警與防治,提供全面、快速、准確的水質監測信息,保障供水水質安全。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下游0+240處設置的1號水質監測點,於2015年投入使用,主要作用是實現人工采集水中浮游生物,觀察水質變化情況。位於總乾渠0+900處建設的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建築面積825m2,是丹江水進入總乾渠後流經的第一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於2015年底建成,經試運行後,於2017年1月份進入穩定運行階段。

工作人員抽取水樣進行檢測

水質重金屬檢測
陶岔渠首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一個可以實現自動取樣、連續監測、數據傳輸的在線水質監測系統,共監測89項指標,涵蓋了地表水109項檢測指標中的83項指標,主要監測一些水質基本項目、金屬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生物綜合毒性等項目,共有監測設備25臺。每天進行4次監測分析。
陶岔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以在線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實現實時監測、實時傳輸。通過自動監測,可以及時掌握水體水質狀況及動態變化趨勢,對輸水水質安全提供實時監控預警,在發生水質突發事件後能夠及時監測水質變化情況。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