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焦點要聞滾動**
搜 索
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2018-05-28 14:09: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金佳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學習進行時】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習近平強調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圖文故事,與您一起透過文物來感悟習近平的『文物觀』。

  通過文物回憶歷史、解讀初心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安放於展廳陳列櫃。講解員說譯本由一位共產黨人的老父親放在衣冠冢中方纔保存下來,習近平聽了連稱很珍貴,說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說。

  通過文物傳承文化、提振自信

  廣西是『一帶一路』交匯對接的重要門戶,北海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早期始發港。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考察廣西,首站就來到北海市,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他察看合浦漢墓出土的我國古代青銅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漢代北部灣地區對外通商交往史。

  這件東漢晚期的波斯陶壺就是習近平參觀的眾多展品之一。該壺屬古代波斯釉陶,應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合浦的中亞器物。

  習近平強調:

  『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這裡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

  『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北京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著稱於世。這兩件青銅器分別是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

  堇鼎造型雄渾凝重,紋飾簡潔古朴,代表著北京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度水平。

  伯矩鬲紋飾精美,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傑作。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現場照片中,與他『同框』的就是堇鼎與伯矩鬲。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習近平強調,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還幽默地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