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離職率不斷攀昇
臺灣年輕人為何不再看好『鐵飯碗』?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2012年至2016年期間,全臺公務員的離職人數已從每年約2500人增加到約3000人,離職率從0.72%上昇至0.86%,其中以年輕、高學歷人員居多。曾幾何時,『軍公教』是臺灣民眾最羡慕、尊崇的群體之一。工作穩定、薪水福利中等偏上、社會地位高且受尊敬……在不少臺灣人眼裡,公務員職業就是這樣一個帶著光環的『鐵飯碗』。可是如今,這樣的『鐵飯碗』卻生了鏽,不再被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看好。
『年金改革』大砍薪資福利
『十幾年前,我爸臨退休的工資是4.6萬元(新臺幣,下同),退休工資也接近這個數,而且還可以享受年利率18%的優惠存款(俗稱「18趴」,優惠存款額度根據公務員層級、工作年限由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每個月加上利息就5萬多了呢!這比我現在賺得多。』談起自己父親作為公務員的待遇,來自基隆的小楊一臉羡慕地說道。
但是,民進黨2016年上臺後開始推動『年金改革』。公務員的退休優惠存款額度和利率逐漸降低直至取消,退休後領取的工資也比過去少一大截,退休年齡也將被延至65周歲。這就意味著,像小楊父親這樣,40多歲就從公務員崗位上退休,領著不錯的薪資來養老的好日子恐怕是一去不復返了。年輕的公務員更是沒有機會享受。
『年金改革』影響了臺灣公務員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工作意願,而平時收入低、長期沒調薪的情況也讓不少人選擇離開體制內。去年底,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拍板公務員2018年加薪3%,但對於月薪3萬元的基層公務員來說,實際上一個月也就只增加了不到1000元而已,根本趕不上這幾年物價上漲的速度。在此之前,臺灣公務員的收入已經有7年沒有漲過。
任務加重『失落感』增強
薪水待遇變差是『鐵飯碗』生鏽的原因之一,工作任務加重、受尊重程度降低同樣導致島內公務員的失落感增強。
由於選舉的影響,每一次的政黨輪替,都會讓基層和中層的公務員重新適應一遍新政黨和新任主管領導的主政理念、辦事風格和行政流程,一些原先傾注很多心血的專案、規劃等很可能一夕之間就全部作廢,另起爐灶。比如臺北市長柯文哲剛上任不久,就因為難以捉摸的作風和迥異前任的要求讓不少市府公務員無法適應,最終出走。
同時,有的主政者為了博政績或滿足一己之私,無端地給公務人員加重業務。比如賴清德擔任臺南市長時,就曾要求消防員去做捕蜂捉蛇等額外工作;桃園慈湖發生『潑漆』事件後,臺當局就曾派大批警力保護蔡英文父親的墓園,增加了警員的工作強度。就連民進黨當局『能源政策』失誤,造成臺灣夏季缺電,也讓全臺公務員一起為之買單——當局要求公家機關夏季限開空調來省電,讓大家熱到無心工作、甚至中暑送醫。
此外,近年來島內民粹氛圍日益嚴重,社會上塑造著一種『把公務員當敵人』的氛圍,這讓不少公務人員不再有榮譽感。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臺灣公務員本身就存在勞逸不均的問題,很多公務員平時工作業務繁重,但稍有不慎時,不是被善意提醒,而是被民眾投訴,被媒體惡意曝光,甚至被檢調或監察部門約談,壓力非常大。
年輕世代更敢闖蕩天涯
數據顯示,2016年,全臺30歲以下公務員離職率高達2.71%,其他年齡層離職率則在0.21%至1.37%之間。再就學歷來看,2016年臺灣高中與大專學歷公務員離職率均為0.28%,本科生和碩士生為1%左右,博士生則達1.89%。這相當於每百位博士公務員就有2人離職。
全臺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認為,年資越淺、學歷越高的公務員,由於包袱小,擇業空間大,當他們發現進入公務系統後的待遇不如預期時,轉頭就走是可以理解的。
曾經在臺當局『文化部』任職的博堯表示,做了兩年公務員後,發現待遇和事業發展方面都不如人意,於是就離開臺灣到中國大陸、印度等地發展,幾年下來不論是工作歷練還是收入都有不少斬獲。他認為臺灣年輕人不必被傳統體制所框限,外面的世界很廣闊。
但是,臺『立法院』預算中心認為,公務員離職率逐年增長將使當局難以更好地服務民眾,負責人事行政的相關單位應該要重點關注並尋找對策。對此,臺當局在今年把『提昇整體待遇管理及福利之運用價值』『增進人力資源管理功績化』『提昇人事人員服務效能』列為年度目標。『人事行政之政策規劃執行及發展』業務計劃編列2億元,改善人纔出走的狀況。
不過,僅僅編列為數不多的預算,就想長遠解決公務員系統的人纔危機,恐怕只是杯水車薪。不整體提昇臺灣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力,改善臺灣公務員的薪資待遇、晉昇體系、專業發揮空間,島內公務員仍將會不斷流失,進而影響臺灣的長遠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