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5月20日電 (通訊員景涵)『邁出去』與『賣出去』纔能讓傳統文化和技藝『活下去』。20日,2018國際創意城市(南京)論壇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舉行。此次論壇以『非遺傳承、設計創新』為主題,眾多國內外創意大咖與青年創意家紛紛發言,普遍認為中國傳統工藝亟待走出『閨房』,通過創新打開消費市場。
江蘇省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建芳在論壇上介紹,作為傳統的工藝文化大省,江蘇省目前入選世界非遺名錄的共有10項,其中手工藝類有5項;入選國家非遺名錄的有146項,其中手工藝類有54項。『其中刺繡、玉雕、紫砂、精細木作等是近年來成長前景看好的積累傳統工藝;而織錦、竹刻、泥塑、剪紙等則處於勉強維持的階段;已經被市場「遺忘」的則有通草花、貝雕、抽紗花邊等。』
『為什麼同樣是傳統手工藝,發展境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陸建芳表示,關鍵就在『創新』和『市場』。
『今天的消費市場已經和過去有了天差地別的變化,新一代消費者的審美和喜好也完全不同於過去數十年、乃至於數百年。』陸建芳認為,傳統手工藝者必須要走出『傳統的手工業者』保守思想,找到與現代消費市場的契合點。
以保護傳統非遺手工藝為主旨的『稀捍行動』創始人米城則提出『邁出去』與『賣出去』是傳統手工藝走出『被遺忘困局』的一個途徑:『通過「邁出去」,讓傳統文化、非遺技藝「活」起來;通過真正「賣出去」,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纔能真正「火」起來。手藝不能守,更不是因為保護纔傳承下來的。只有創新纔有時代價值,只有時代價值纔有傳承意義。傳統技藝的理念創新、工藝創新、審美創新、傳播創新。』
曾在米蘭、埃因霍溫、美國、上海和香港以『中國傳統的未來』為主線策劃和設計了六次展覽的設計師張雷認為,『當設計更多地考慮「以人為本」時,可能會與傳統工藝不謀而合。』他以設計南京大學陶園研究生宿捨為例,當時他考慮到當地氣候因素與私密性,設計了使用傳統的木質百葉窗,既可通風又可達到私密遮蔽。『這個非常基本的想法,反映出一種朴素的設計思考,回歸到人生活的基本面,使得建築與人處在一種和諧關系之中。』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