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熊孩子』巨資打賞主播 平臺管理該何去何從?
2018-05-18 16:24: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白湧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大連5月18日電 題:『熊孩子』巨資『打賞』主播平臺管理該何去何從?

  一段時間來,『熊孩子』巨資『打賞』主播現象頻發,金額也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在令人震驚同時,相關諮詢機構研究顯示,網絡直播用戶中近七成不到30歲,呈現出年輕化等特點。在資本爭先進入,行業巨頭紛紛在網絡直播領域搶食態勢下,未來的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該何去何從?

  『熊孩子』巨資『打賞』主播現象頻發

  幾天前銀行卡裡明明有5萬餘元,等幾天後取錢時,發現銀行卡裡的5萬多元只剩下兩毛錢。

  經詢問,來自大連的市民關梅(化名)纔得知原來9歲的女兒小鑫曾用綁定自己銀行卡的手機登錄某直播平臺,5萬多元分別打賞給了不同的主播,最多的一位打賞了3萬多元。

  記者在網絡搜索引擎中輸入『孩子、直播、打賞』等關鍵字,發現遇到與關梅同樣事情的家長還有很多,涉及的金額也從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令人觸目驚心。

  近年來,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崛起,資本也蜂擁而至,有一定用戶基礎的行業巨頭在此領域的布局也紛紛提速。資本爭先進入,行業巨頭在網絡直播領域搶食態勢正在形成。

  遼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王磊說,網絡快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這對我國相關法律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戶畫像:超六成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近七成不到30歲

  一方面,觀看網絡直播的用戶快速增長,另一方面,用戶逐漸年輕化,直播app用戶城市分布也與全國網民城市分布基本一致。數據顯示,有超六成的直播app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近七成直播app用戶不到30歲。

  來自大連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張鵬的手機上裝了2個游戲直播app、2個音樂小視頻app。他坦言,平均每天在各類直播app上花費的時間超過1小時。『我喜歡看游戲直播,主要為了看看別人是怎麼玩的,我身邊的同學也都會看,看過之後大家還會一起交流。』

  國內一家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發布的《中國游戲直播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顯示,電子競技持續受到各方關注,並且整體產業鏈完善迅速,相對刺激了游戲直播市場用戶的轉化。從年齡結構上看,年輕一代為游戲直播平臺主力軍,這一部分人容易接受新興事物,且對娛樂類型領域有較高興趣。

  平臺管理何去何從?

  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丁玉鵬說,未成年人沒有能力處置較大金額的財產,一方面,家長要看護好孩子,另一方面,網絡直播平臺應逐步完善審核、驗證身份的義務。

  業內人士認為,網絡直播平臺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得當可以成為正面宣傳陣地。例如,司法公開利用網絡直播平臺為主體,可以讓陽光司法廣度不斷拓展。

  從今年2月起,國家文化部門指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加強行業自律,研究制定發布行業運營規范;建立行業『灰名單』『黑名單』制度,實施違規主播行業聯動懲戒機制。

  『監管部門下一步應重點關注一些網絡主播是否有誘導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行為。』丁玉鵬說,網絡直播平臺未來還應逐步完善風險提示。

  『我們應多去關注孩子每天在想什麼。』王磊表示,『熊孩子』巨資『打賞』主播背後反映出一個綜合性社會問題,『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都需要思考,為何網絡直播能夠對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