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博物館,方寸間一覽千年。博物館應該如何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求,不要『千館一面』,要突出特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在國際博物館日推出文章,同你一起重溫習近平『打卡』博物館的故事。
有一個地方,於鬧市中靜靜佇立;有一個地方,在方寸間一覽千年。它,就是博物館。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去過很多博物館『打卡』,多次對文物保護工作作出指示,其情至真,其意至深。
重現歷史:要『讓文物說話』
多少絕續興替,歲月深藏;多少烽火硝煙,時光掩埋。當歷史的塵埃落定,一切歸於沈寂,靜默的文物偏居一隅,無聲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珍貴館藏文物展臺,習近平提醒忙著拍攝的記者們『小心別碰到,砸了我得負責』,幽默話語引來大家一陣笑聲。
2014年2月,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670多個文物組件一一陳列,展現了北京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習近平一邊認真觀看、聽取介紹,一邊同專家交流討論。他強調,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歷史文物展覽,就是見證歷史。
2016年4月,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到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參觀。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這裡是紅四方面軍、紅25軍的主要發源地,先後組建過11支主力紅軍隊伍。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
博物館內,習近平不時駐足凝視,並詢問有關細節。習近平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訴說著曾經的英勇壯烈。
時間和空間,在這裡凝固;神思和情思,從這裡漾開。
記錄歷史:不要『千館一面』
博物館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
歷史文物,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燦爛文明。
2017年,歷經數百年滄桑的故宮,見證了中美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11月8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一同參觀故宮。品香茗、賞文物、聽京劇,兩國元首夫婦在氣勢恢弘的中國古建築群中,親密互動,感受中國悠久歷史,體味中國文化底蘊。
始建於1406年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

2017年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故宮博物院。這是兩國元首夫婦觀看文物修復技藝展示。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作為凝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宮有著獨一無二的地標意義和文化象征。
博物館怎麼建,纔能脫穎而出?習近平對此有著獨到的見解。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調研,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2017年4月,習近平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考察調研。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習近平參觀了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習近平指出,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
『千館一面』,難顯歷史波瀾壯闊;『突出特色』,方知歷史精魂所在。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