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珍稀鳥類『青睞』揚州的背後 公園成為城市新標簽
2018-05-18 09:5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三灣前後對比。袁秀月攝

  生態保護優先

  『我們在公園建設時就考慮到了生態優先。』岳兵表示,在生態修復和保育上只做『加法』,不做『減法』。

  為此,三灣公園在建設時采用了圈層保護的理念,公園內分為三個圈層:濕地保護區、緩衝區和參與區。核心保護區有三百多畝,實行封閉式管理,為生物營造休養生息的空間。岳兵坦言,經過兩年的時間,三灣公園的生態保護成果已經初見成效。現在,公園裡有40多種鳥類,還有一些比較珍稀的物種,如黑翅長腳鷸、金眶?、紅頭潛鴨等。

  緩衝區是與外環的過渡,設置了觀鳥長廊、觀鳥屋等,既可以感受濕地風貌,又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參與區則通過濱水河岸的拓展,形成帶狀公園空間格局,並與未來城市空間形成可休閑可游覽的最外層城市公園系統,實現公園和城市的融合,達到『園在城中、城在園中』的效果。

  圖為三灣公園核心保護區之一。袁秀月攝

  在保護的基礎上,三灣公園還種植了大量的綠色植物,種類達500多種。目前,園區內綠化覆蓋率已達到了83%,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密閉化運輸率和無害化處置率均為100%,PM2.5值也優於周邊區域。

  尊重原生態也是揚州公園建設的一大特點。在廖家溝中央生態公園中,就保留著原有的植物保護區——消落帶,這是由於水位漲落,周期性露出於水面的土地區域。它在設計時既保護了消落帶的現有環境,讓原生植物持續生長,還利用高差營造出特色臺地景觀。

  三灣公園濕地景色。袁秀月攝

  做免費的公園

  自古以來,揚州都是園林城市,但那些園林多是私宅。而公園則姓『公』,它對公眾免費、無門檻開放,也是市民無障礙、全天候的公共活動空間。

  2018年,揚州市還將新建七裡河公園一期、文峰寺公園等近30個公園,改造提昇大水灣古城環道公園等20多個公園。接下來,揚州的目標是讓市民步行10分鍾就可以到達公園,進行鍛煉休閑。

  為此,揚州的很多公園都設置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在廖家溝中央生態公園中,除了濕地景觀之外,還有專門供人們健身的場所,如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秋千等。公園講解員介紹,每天晚上都有許多居民前來鍛煉。

  三灣公園城市書房。袁秀月攝

  『在公園建設當中我們也是以人為本,滿足市民的各種健身娛樂需求。』岳兵表示,在三灣公園內,有一條3公裡的環形跑道和其他運動設施,供人們健身所用。還有一間城市書房,臨古運河而建,書房面積達280平方米,書目近一萬冊。自開放以來,累計接待讀者約10萬人次,借閱圖書約14萬冊。據城市書房管理員說,周末人數可達到五六百人,很多人都是席地而坐。

  從以商業街區為主到以生態體育休閑公園為主,公園體系也逐漸成為揚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如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進行城市發展?

  劉雨平表示,兩者並不是矛盾的,完全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性的方法,把這兩個問題妥善處理好。他說,除了管住綠色空間以外,還可以在空間布局和發展模式上做文章。如把建設用地相對集中,挖掘土地潛力,發展創新性產業等。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