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這個高海拔縣城有點暖
2018-05-17 21:39:42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趙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西藏網訊 5月中旬,當全國大部分地區已陸續進入夏季的時候,西藏山南錯那縣的氣溫卻停留在-4℃-8℃。寒冷的天氣,還未返青的牧草,加上不遠處積雪的山頭,使這個高原縣城儼然還保留著冬天的氣息。

  圖為錯那縣城內的街道。

  與室外的清冷截然不同,錯那縣各場所的室內卻是另一番場景:殘疾人就業中心的工人們穿著單薄的工作服正在縫紉機前埋頭工作;醫院裡的病人穿著病號服坐在床前喝著熱騰騰的粥;五保戶供養中心的老人們正圍坐在一起打藏式骰子、聊天。這熱騰騰的景象得益於2017年10月錯那縣集中供暖、供氧項目的全面完工和試運行。這一民心工程不僅暖了乾部群眾的身,更暖了大家的心,讓這個高海拔縣城不再寒冷。

  圖為錯那縣五保戶供養中心的老人們正在打藏式骰子。

  錯那縣委副書記、縣長布多介紹說,錯那縣城所在地錯那鎮海拔4380米,冬季寒冷而漫長,歷史最低溫度達零下38℃,全年無霜期僅42天。長期以來,乾部群眾深受冬季取暖難問題的困擾,五花八門的取暖方式不僅保障不了穩定的溫度,還造成了環境污染,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圖為醫護人員從供暖設備旁走過。

  為了打造宜居錯那,踐行『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環境留人』,錯那縣依靠其境內豐富的地熱資源,采用『地熱+水源熱泵』的供暖原理和『地盤管+風機盤管』的取暖模式,合理利用地熱資源,實現了地熱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項目共布置22口地熱井,最深井1228米,最淺井200米,出水最高溫度66℃,平均溫度56℃,鋪設主管道23300米,建設5個供暖機房。目前,錯那縣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部分民居、乾部職工周轉房均實現供暖覆蓋,供暖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室溫平均在20℃-26℃,3000多名乾部群眾受益。

  圖為紮西羅布在他滿是綠植的家中。

  紮西羅布是一名普通民警。走進他的家中,一進門就看到各種花花草草擺滿了不大的客廳。穿著短袖的紮西羅布正坐在沙發上,周圍是滿眼綠色。『我們這裡冬季又長又冷,以前取暖主要靠牛糞。睡覺的時候被子要蓋好幾層,在家中衣服穿得也是裡三層外三層,根本不願意在家裡面呆。買的許多花草,養不到一個星期就死光了。現在好了,在家裡穿著短袖也不覺得冷了,喜歡什麼花都可以往家裡面買了,而且現在都長得挺好的』,紮西羅布笑著說。

  圖為供暖機房內的板式熱交換器。

  為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愛和關懷,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供暖項目,2017年,錯那縣實施了曲卓木、卡達、覺拉、麻麻四所完小和幼兒園清潔能源供暖工程並交付使用,惠及學生715人。2018年確定的曲卓木鄉和浪坡鄉高海拔鄉鎮集中供暖項目也力爭在今年開工實施。

  圖為建築外牆上的制氧外置機。

  錯那縣另一項暖心工程——集中供氧也已實現了縣城的全覆蓋。截至目前,共建設23個供氧機房對縣城黨政機關辦公用房,乾部周轉房,公租房,廉租房,學校教職工、學生宿捨,醫院,五保戶供養中心等區域全面實施集中供氧,供養面積達到8萬平方米以上,出氧口氧氣純度達到了93%以上。

  圖為古榮飛在供氧機房內檢查設備。

  來自四川德陽的古榮飛在集中供氧項目建設之初,跟隨公司來到了錯那縣,負責設備的檢測和調試。談到剛到錯那縣的情況,古榮飛說:『剛來的時候真是吃不消,高反讓我們很多工人都度日如年。我還好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同事深受缺氧的折磨,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2017年,我們克服種種困難把集中供氧項目投入了使用,現在我們的辦公室和住宿區氧含量都較高,在高原工作也更加舒適和高效了。』

  集中供暖、供氧工程的成功實施,有力地保障了錯那縣廣大乾部群眾的身體健康,推動了邊境高寒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昇。這個暖暖的高原小城錯那,如今有了屬於自己的新『三高』:更高的居住溫度、更高的氧氣含量帶來了乾部群眾更高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