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美麗中國長江行】生態創新助力脫貧致富 這個小村不簡單!
2018-05-16 16:35:21 來源:北青網  作者:范逸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航拍圖(多彩貴州網記者楊昌鼎提供)

  北青網 在梵淨山西南麓,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淨河村。村如其名,河淨水清,如今更是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發展『魚』業,風生水起。

  梵淨山西南麓的養殖基地(攝/范逸昕)

  淨河村坐落於核心保護區山腳,該村水質優良,能達到國家一類水質。不僅如此,這裡水溫穩定在15-24℃,適宜冷水魚生長,特別是中華鱘。要知道,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很是挑剔的,不是什麼水都能養活的。有著這樣一幅『生態好牌』,且看淨河村如何將它打精彩。

  中華鱘幼苗(攝/范逸昕)

  近年來,當地乾部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公司建設德旺淨河特色生態農業示范園冷水魚養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或養殖場)+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基地180畝,養殖鱘魚、三文魚,成為了貴州省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不到一年時間,該基地往廣西、廣東、越南等地輸送三文魚、中華鱘共計32萬斤,並實現盈利。

  航拍圖(多彩貴州網記者楊昌鼎提供)

  打了脫貧翻身仗的淨河村,深知『保護母親河』的重要,沒有盲目發展擴大,而是在創新和提昇上做起了文章。該基地引來高品質的『梵淨山水』,用於養殖三文魚、中華鱘等高端冷水魚,養過高端冷水魚的水被引流去飼養鯉魚、草魚這樣的普通魚類。這些普通魚類吃掉高端冷水魚的排泄物,既降低飼養成本,又免費淨化處理了污水。污水再經過淨化,纔會被排出。這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助力淨河村順勢發展,農民增收,脫貧致富。

  正在建設的魚子醬加工廠(攝/范逸昕)

  隨著技術的深入,當地政府和養殖基地開始推進產業提昇,進軍深加工。德旺鄉的副鄉長蔣志國告訴北青網記者,通過市場調研,該基地正在建設魚子醬加工廠。建成後,農民的收入將進一步增加。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的長江之行,曾多次提到創新,反復講創新。而淨河村正是敢於創新,助力鄉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理念創新,因地制宜,發揮生態優勢精准扶貧;制度創新,敢於采取新機制合作,為農民增收;手段創新,以綠色、可持續的方式養殖,深加工提昇業態。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