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美麗中國長江行】就地轉型,看重慶齊聖村的『七十二變』
2018-05-16 16:35: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曼玉

  沿柏油路走進齊聖村,小洋樓錯落有致,休閑涼亭、健身設施一應俱全……沒人能想到,曾經的縣級貧困村、落後村搖身一變,成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齊聖村路邊林立的小洋樓。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近年來,重慶市開州區長沙鎮齊聖村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季賞花、夏季避暑、秋季摘果、冬季賞雪,從山腳到山頂,一路都有產業。齊聖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4800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3456元。

  發展特色農業,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齊聖村多山地,海拔在230-1130米之間,加之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謀生,多數土地荒廢無人耕種。

  齊聖村變廢為寶,根據特色水果產業對海拔和土質的要求,在海拔500-1000米之間種植紅心獼猴桃和優質藍莓,在海拔200-500米之間種植柑橘。

  王倫兵接受采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往年,47歲的齊聖村村民王倫兵為了供養家裡的孩子、老人,常年在外打工,每年春節過後都為去哪打工發愁。而近幾年,王倫兵卻一門心思地鑽研獼猴桃種植技術,他已經在家門口就業了。

  去年種植獼猴桃給他帶來了近兩萬元的收入,『在家裡乾活方便照顧老人小孩,收入也不錯。』王倫兵說。

  當地村民在獼猴桃園裡勞作。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像王倫兵這樣從城裡回到農村就業的村民並不少,據十九大代表、齊聖村黨委書記熊尚兵介紹,村裡租收村民土地,再僱傭村民種植水果,年底還有分紅,『一份土地,三份收入』的發展模式吸引了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村民(在村裡)乾活特別有勁頭』。

  十九大代表、齊聖村黨委書記熊尚兵介紹當地的水果產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如今,齊聖村的水果銷往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北京等地,2016年,紅心獼猴桃收入214萬元,柑橘收入600多萬元。在齊聖村,紅心獼猴桃、藍莓、柑橘三大園區從山底到山上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發展生態旅游,不搞大開發

  李伏山海拔最高1100多米,齊聖村根據李伏山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優、水資源豐富的自然環境優勢和齊聖村北靠開州城區、南靠萬州城區的區域優勢,規劃生態旅游。

  熊尚兵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齊聖村已在紅心獼猴桃產業園區建設鄉村旅游接待中心,在接待中心,游客既可以采摘紅心獼猴桃,又可住宿吃飯娛樂。

  齊聖村還在李伏山建設了集會議培訓、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多功能生態旅游接待中心——齊聖莊園,有300個住宿床位,3個大中小型會議室,可同時容納300人會議培訓、500人就餐。

  齊聖莊園。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齊聖村還堅持『一盤棋』『同步走』,打造成為全域旅游村,幫助和培植了一批有特色的民宿和農家樂。

  建設美麗鄉村,提昇村民幸福指數

  為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齊聖村在生產生活較好的1社土門子建設了美麗鄉村居民點2個,安置居住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出行不便的群眾103戶464人。

  在鄉村旅游接待中心對面有座二層小樓,粉、黃、藍、綠四種顏色粉刷的牆面在陽光下鮮艷明亮,裡面經常傳出孩子們的讀書聲和嬉鬧聲,齊聖村在這裡配套建設了村幼兒園,幼兒園對面建有籃球場和休閑廣場,村民常三五成群在廣場鍛煉、聊天。

  齊聖村幼兒園。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張曼玉/攝

  齊聖村還建設了衛生室、便民超市、健身場、圖書室、停車場等,滿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公共服務達到了城鎮居民水平。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