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成為『大腦』制造師
鍾樂華深知,只有對技術的不斷追求纔能使人立於不敗之地。畢業之後的第3年,鍾樂華第一次摸到了技術的『天花板』,遇到了職業的瓶頸期,『沒有進步的生活讓人很焦慮』。2015年,一直在尋找人生突破的鍾樂華看了廣州國際機器人及工業自動化展覽會,鍾樂華覺得人生找到了新方向,『機器人制造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要做這個』。
心意確定後,恰逢他現在所在的企業大力擴張,急需人手。鍾樂華抓住時機,憑借3年的經驗和成績,他很快轉型為工業機器人的『大腦』制造師。
『看起來都是編程,實際上有很多不同』,鍾樂華談到,比如,要開發一個具備新功能的機器人,需要對機器人所應用的行業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有些技術問題只能靠自己鑽研琢磨,『沒有人會給你提供現成的答案』。
有時,遇到新行業新技術的新要求,為了准確掌握所需產品信息,他還要參加一段時間的培訓。在明確用戶需求後,鍾樂華就正式著手造機器人『大腦』,開始設計編程。鍾樂華習慣在筆記本上畫草圖計算,然後在電腦上進行編程。比如,在給現在所做的機器人做編程設計時,鍾樂華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在加班』。
『編程結束後,工作纔完成了一半。』鍾樂華說,他還要將『大腦』安裝到樣機上進行仿真調試。『調試則需要使用控制器,裡面涉及很多參數,有時遇到不懂的,還需要去找控制器的生產廠家尋求技術支持。』最後,也就是鍾樂華現在在做的,在機器人生產車間進行多次反復調試,看機器人是否能按照既定軌跡要求行走,能否達到預設技術規定。
鍾樂華說:『這樣還不算結束。』產品順利出產後,他還要到產品使用企業去進行現場調試,有時候還要對使用的技術人員進行上崗培訓。
技術追求無止境
看似煩瑣復雜的工序,鍾樂華卻乾得起勁。鍾樂華『玩』的就是技術。在他看來,開發出一款新產品,『技術和質量過關已經是基本要求,如何能使用一些新方法,去節省成本,纔是技術「大牛」。』在這件事上鍾樂華也有得意之作。
曾經有一次在給機器人調試時,控制器與觸摸屏已經進行了通信傳輸,還需要在同一臺控制器上同時連接多臺觸摸屏,結果鍾樂華發現控制器上唯一的通信口已被佔用。這時候無論是在時間還是資金上都耽擱不起。『後來我發現了一種方法,把觸摸屏當做中央數據庫進行中轉,再把數據發出來。』他頗有些自豪地說,『這個方法,是我想出來的,其他同事之前都沒用過。』
還有一次,要研發一款10臺聯組的機器人,需要對每臺的數據進行采集,這就需要PLC控制器。當時市面上的一款PLC控制器只能同時采集8臺機器的信息。『如果要同時采集10臺機器的數據,那麼就需要買兩部PLC控制器』。鍾樂華算了一筆賬。不過他很快在實踐中發現,只要進行一點小小的技術處理,就能用一臺PLC控制器同時采集10臺機器的數據。『這樣就少買了一臺PLC控制器,大概省了2000元的成本』,這些技術上的小用心,不僅節約了成本,也讓鍾樂華的技術越來越精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