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美麗中國長江行】青山綠水還於民:探訪長壽區可持續綠色發展新道路
2018-05-14 15:26:1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經處理後的污水清澈可見藍天的倒影。孫美真攝

  工業廢水由於含有有機物、高分子膠體和總磷,處理難度比生活污水難度大很多。該污水處理場采用活性炭吸附裝置大大提高了工業廢水處理質量,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長壽經開區應急指揮中心,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已經建成了一套包括接警、成立指揮部、警戒疏散、應急搶險、醫療救援在內的完備的污染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大廳內一整面牆壁上都投放著環保檢測綜合管理平臺的大屏幕,可以實時觀測各企業的排污情況。且該管理平臺建有所有企業的基礎信息數據庫,方便隨時調閱。屏幕前有工作人員全天候應急值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應急處理反應速度。

  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廳。孫美真攝

  隨後記者隨行來到長壽湖,眼見碧波萬頃,水光瀲灩,天色旖旎,湖中島嶼星羅棋布,不禁感嘆長壽區不愧為巴蜀魚米之鄉,很難將之與十五年前水質劣五類的『帽子』聯系起來。

  長壽湖經過生態治理,已成為4A級旅游區。孫美真攝

  近些年來,長壽湖通過湖面清漂、取消網箱養殖、鋪設沿湖截污乾管等工作,水質由原來的劣五類提昇至二類。由原來的肥水養魚改為白水養魚,即不投喂肥料的有機養殖,年產魚量可達六百萬斤。

  環保局工作人員從湖中采集的水樣。孫美真攝

  據悉,長壽湖周邊原本住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湖吃湖的居民,湖邊就是農田,農業污染嚴重。為了治湖工作和長壽湖周邊的生態環境修復,千餘戶居民搬遷至離湖邊較遠的安置房,一部分轉為從事長壽湖旅游業相關工作。

  長壽生態旅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俊偉介紹稱,去年游客達到150萬人次,園區整體收入約達三個億。

  『我們真正實現了還湖於民』,楊先生說。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