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邙山盜墓賊認栽記
法制日報5月13日消息,九曲黃河途經河南省滎陽市王村鎮境內時,留下了一個叫孤柏嘴的小河灣,這裡水勢平穩,如今成為市民們休憩的去處。今年5月6日,雨後的孤柏嘴薄霧蒙蒙,當地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先生指著黃河南岸綠油油的田野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那邊是邙山餘脈。過去是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地方,近年來,他們卻難以得手。』
邙山東西綿亙100多公裡,流傳著『生在蘇杭,葬於北邙』的傳說,自古就是喪葬的風水寶地。其中,洛陽境內的邙山最為著名,不少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均葬於此地,鄭州境內的鞏義、滎陽、惠濟區也有不少古墓。
『古人講究厚葬,只要盜墓成功,就有巨大的利益,這是盜墓賊不惜以身試法的主要原因。他們要的是利益,破壞的是文物。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文物知識的普及,村民的防范意識大大增強,盜墓賊得手並非易事。』王先生說。
盜墓團伙作案分工明確
『盜墓賊的水平再高,一個人是盜不了墓的,需要有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來配合。現在社會治安防范網絡覆蓋面大,只要群眾有防范意識,就能及時發現盜墓賊的蹤跡,避免古墓受到破壞。』王先生說,國家對名人古墓的防范十分嚴密,刑事處罰嚴厲,盜墓賊不敢輕易作案,而是把目光盯在農村民間古墓上,他們打聽到古墓的線索,先看風水,再踩點,然後物色同伙伺機作案。
近日,滎陽市人民法院一審、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的孫某等10人盜掘古墓葬案,就是如此作案的。
孫某所在的孟津縣地處邙山古陵墓群,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當地村民的盜墓活動一度猖獗。作為當地村民,他熟悉古墓相關情況,一心想通過盜墓發財。但當地對古墓保護力度大,特別是《洛陽市邙山陵墓群保護條例》自2012年3月施行以來,依法構建了邙山陵墓群及田野文物的安全保護網絡。
孫某擔心在本地作案被發現,且處罰力度大,便瞄准了同處邙山一脈的滎陽市古墓。2015年12月,經過踩點,孫某將目標放在了王村鎮胡固村的『狐偃墓』。隨後,他聯系了9名同伙,明確分工,有的負責打孔、挖掘,有的負責用炸藥進行爆破,有的負責倒土,有的負責望風,有的負責接送人。密謀後,他們購買了電瓶、吹風機、鐵?、鎬、炸藥、雷管、對講機等作案工具,在當地一家賓館入住後,伺機作案。
2016年1月26日晚,孫某等10人攜帶洛陽鏟、炸藥等盜墓工具,竄至『狐偃墓』,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分工,采用打孔、挖掘、炸藥爆破的方法盜墓。他們找好打洞方位,在用炸藥打眼時,響聲很大,怕被人發現,沒有繼續挖掘。為掩蓋現場,他們把洞口用木板蓋住後再用草遮住,把炸出來的土倒在附近溝裡,盜墓現場掩蓋後便撤離。
出於『自身安全』,孫某等人商定,由當地同伙王某負責在第二天打探消息,如果沒被人發現,晚上繼續盜掘,如果被人發現,就各自離開。
1月27日,王某打探後告知孫某,26日晚有不少村民聽到爆炸聲,懷疑有人盜『狐偃墓』,已經報警。孫某等人聞訊後,迅速離開滎陽。
滎陽市公安局接到村民報警後,當即向文物管理部門通報相關情況,雙方人員趕到『狐偃墓』經實地勘驗,發現了乾草和木板掩蓋下的新盜洞。幸運的是,盜掘行為未對『狐偃墓』造成破壞。
公安機關經偵查,很快鎖定了孫某等人。2016年2月22日早上,孫某在孟津縣家中被抓獲歸案;同年3月5日,逃到新疆的王某被押解歸案;其他人員也先後被抓獲歸案。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等人盜掘的『狐偃墓』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其行為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但現場勘驗筆錄等證據證明被告人的盜掘行為尚未觸及墓室,應認定為犯罪未遂。
被告人在庭審中認罪悔罪,辯稱犯罪形態為犯罪中止,請求從輕處理。法院查明,被告人是在盜掘行為過程中被村民發現,且村民已報警的情況下,不得已停止盜掘行為,並非主動放棄犯罪行為,不構成犯罪中止,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法院對被告人量刑時,考慮到本案系犯罪未遂、認罪態度較好等量刑情節,以盜掘古墓葬罪判處孫某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5萬元,其他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零6個月或3年,並處罰金3萬元或2萬元。
村民見異常警覺就提高
『都說邙山這一帶古墓多,我看陌生人打聽誰家的祖墳,就感到這人不地道。你好好的打聽這乾啥呢?』『現在國家對炸藥管這麼嚴,晚上咋會有那麼大的響聲?我感覺這聲音不正常!』『去地裡乾活,發現有新挖的洞口,肯定有人在地裡做什麼文章』……記者在王村鎮采訪時,多次聽到村民這樣說。
盜挖宋代古墓案的何某沒想到,他們作案時沒有使用炸藥,悄無聲息地剛探出一個洞,就被公安機關發現了。
滎陽市高村鎮陳鋪頭村位於邙山腳下,村民王某在此承包一塊地種石榴。2016年8月15日早上,他去自己地裡乾活時,發現有個新挖的洞口。『誰會到這裡來挖洞?』王某思索良久,突然想起村裡老一輩人的說法,這一片地是當地望族秦家祖墳所在地,只是年代久遠,具體位置已經無從查找。
『難道是秦家祖墳?』王某報警後,當地文物部門認定,秦家祖墳屬於宋代古墓。公安機關通過偵查,將何某為首的6人盜墓團伙抓獲歸案。何某供述說,盜墓風險大,對其他人不相信,便與5個親友組成團伙,先搜集古墓線索,再踩點作案。他聽說過秦家祖墳的故事,經確定傳言屬實,因盜墓需要做大量的准備性工作,沒想到剛打完洞就被發現了。
『過去辦理的盜掘古墓葬案件,盜墓者大都得手,古墓葬由於破壞而受到無法修護的毀損,大量珍貴出土文物流失。近年來辦理的盜掘古墓葬案,犯罪嫌疑人得手的並不多,主要是古墓附近村民發現得早,警覺性高,為公安機關及時破案贏得了時間。』一位辦案人員說。
保護古墓需靠社會力量
『古墓被盜,損失的不僅僅是一些財寶,更關鍵的是裡面的文物,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發展及文化,一旦破壞,無法挽回。』辦案人員認為,目前對於盜墓行為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只要發現,必將依法嚴懲,但在古董和文物市場售價不斷攀昇的情況下,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盜墓者也一再以身試法。
這位辦案人員坦言,盜墓者反偵查意識強,案件偵破並不輕松。盜墓團伙犯罪突出,分工明確,一般作案人員在10人左右,作案前都經過反復踩點,再加上古墓葬的隱蔽性和稀缺性,決定了盜掘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盜掘經驗。
『解決目前古墓葬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需要依靠社會力量進行整治,進一步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形成保護古墓葬的良好氛圍。』受訪的多位辦案人員認為,對已發現的古墓葬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采取人防、技防措施,及早發現、及早防護。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