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歲的珞巴族老人猛發(左)和58歲的珞巴族老人達瓦向記者介紹《犀鳥之魂》的創作來源和故事。中國網記者吳佳潼攝
『《犀鳥之魂》創作來源是珞巴族始祖阿布達尼在營救了一只母犀鳥後,母犀鳥一直保護他報恩的故事。』58歲的珞巴族老人達瓦介紹到。有關犀鳥的故事只在族人世代口述的傳說中,文字書籍中並無記載。
『犀鳥是珞巴民族的圖騰,希望它能保護我們,我們就是用舞蹈表達這個主題。』《犀鳥之魂》表演者女領舞益西曲珍告訴中國網記者。
像《犀鳥之魂》這樣反映珞巴民族文化的歌舞還有很多。『我們有十餘個這樣的歌舞,來讓大家更好了解珞巴族文化。』王平說。
除了用歌舞的方式傳揚珞巴族文化,珞巴民族鄉在2015年確立『玉羅節』(相當於漢族農歷新年)。『節日的目的就是進一步發展珞巴文化。』紮西央金說。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