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9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國崛起,耕海探洋,裝備先行。在面向海洋的新一輪競爭中,山東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推動海洋裝備國產化,支橕山東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傳來消息,前不久,他們的『海燕-10000』水下滑翔機剛剛刷新了一項世界紀錄,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到8213米。在水下滑翔機領域,中國由此成為第一個具備全海深海洋環境信息感知的國家。
海洋國家實驗室成果轉化部副部長薛釗介紹說:『具有我們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而且這個8213(米)基本上可以覆蓋95%以上的海洋。』

創造這個『中國深度』的,是一群平均年齡還不到35歲的年輕人。在入駐海洋國家實驗室之前,他們是天津大學的水下機器人團隊。從2002年起,他們針對國外對中國『水下滑翔機』的技術封鎖,開始相關研究,用了10多年達到1500米深度。
海洋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牛文棟說:『(1500米水下滑翔機)成功研制之後,我們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發現科學家對這種深海萬米的水下滑翔機這種裝備,這種需求比較迫切,所以我們就調整了研究方向。』
青島藍谷匯聚了世界各地海洋人纔4500多人。工程技術與科學需求在這裡對接,團隊研究找到了方向。2016年,團隊入駐,正式成為海洋國家實驗室的成員。實驗室還與省科技廳聯合發起『問海計劃』,『海燕』項目被列入其中,享受項目資金扶持。
圍繞新目標,『海燕』團隊展開協同攻關,歷經多次試驗,自主研發出了萬米大容量浮力調節等多項關鍵技術,成為輻射帶動國家深海無人裝備發展的引領性技術。
牛文棟介紹說:『與其他的各個實驗室這種交流,也從他們當中的獲得了很多靈感,通過他們國家實驗室這個平臺,增多了很多海試。』

不到兩年,團隊接連突破水下4000米和8000米兩個量級,將重要裝備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從今年開始,隨著全國首個綜合性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在青島藍谷投入運行,還徹底改變了高端海洋裝備無法在國內進行標准檢測這一局面。
青島海檢集團水下設備檢測實驗室副主任劉太元告訴記者:『通過我們的建設,就會制定出最適合我們國家的檢驗檢測標准,真正的滿足油氣開發的需求。』
立足海洋科研優勢,山東規劃將以青島藍谷為核心,發揮海洋國家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橕引領作用,打造海洋科技高地。未來5到10年,海洋國家實驗室將躋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支橕山東『智慧海洋』『透明海洋』等重大工程的實施。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說:『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昇。我們至少在一些海洋的關鍵的共性技術,甚至一些顛覆性的技術上面,要進行自主創新,為海洋強國的建設,做出我們的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山東臺 李化成 青島臺 王黎帆 即墨臺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