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屆廣交會到會客商重新超過20萬人,累計出口成交1891.97億元人民幣。
海關總署官網今日發布消息,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9%。其中,出口4.81萬億元,增長6.4%;進口4.3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5062.4億元,收窄24.1%。(5月8日人民網)
數據往往是信息的載體。透過新鮮出爐的外貿數據不難看出,在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等因素推動下,今年我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如果說,單一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的這種發展態勢,那麼近日落下帷幕的第123屆廣交會無疑是又一強有力的鮮活佐證。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本屆廣交會傳遞出許多積極信號。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到會客商重新超過20萬人,為5年來最高水平;累計出口成交1891.97億元人民幣,為4年來春交會最高水平。總體看,中國外貿仍然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事實上,中國外貿的這種積極發展態勢絕非自說自話,更為外界所一致認可。比如,世界貿易組織就認為,中國經濟從主要依靠投資向消費、投資並重轉型,有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並將支持貿易持續增長。總體來看,中國外貿發展雖然面臨成本上昇等問題,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細究其裡,追根溯源,中國外貿何以能夠保持這種穩步增長態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斷鞏固,我國外貿領域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方式、調結構取得積極進展,帶動進口持續快速增長,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從最新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外貿正在由大向強的路上前行: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民營企業所佔比重進一步提昇;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凡此種種表明中國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昇,動力轉換不斷加快。
中國開放紅利,惠及全球發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外貿的穩步增長態勢來自於進出口的平衡發展,在積極出口的同時也主動擴大進口。習近平主席在前不久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演講時明確指出,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實踐證明,中國擴大進口,不僅推動資本市場、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健康發展,讓中國市場環境大大改善,更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展望未來,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擴大進口的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總體稅率水平,降低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此外,今年11月,中國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標志著中國願與更多的貿易伙伴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彰顯中國維護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進程,為全球貿易發展貢獻力量的責任擔當,必將有利於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機遇,讓發展成果和紅利更多惠及全球。(南方網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