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經點問答:資管新規對百姓理財有啥影響?
2018-05-08 17:14:40 來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份資管新規的發布,打破了剛性兌付,讓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成歷史。

  鑒於此,資管新規甫一發布,就被投資者高度關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到,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頗為集中:理財產品今後真的不保本了?投資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過渡期內如何理財?對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整理了投資者關心的相關問題,以幫助投資者盡快看懂資管新規內容。

  Q1:資管業務未來是否保本?

  《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准,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同時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兼顧市場訴求,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餘成本計量。

  Q2: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對於個人而言,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Q3:投資者投資金融產品的金額是否有『門檻』要求?

  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Q4:產品成立後是否可以更改產品類型?

  金融機構在發行資產管理產品時,應向投資者明示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並按照確定的產品性質進行投資。在產品成立後至到期日前,不得擅自改變產品類型。產品的實際投向不得違反合同約定,如有改變,除高風險類型的產品超出比例范圍投資較低風險資產外,應當先行取得投資者書面同意,並履行登記備案等法律法規以及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程序。

  Q5:過渡期內如何理財?

  《意見》表示,對於不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允許在過渡期內通過發行新產品來對接舊有的資產規模,但存量必須在過渡期內逐步消化。因此,超出規定杠杆的結構化信托、多層嵌套等不符合監管導向的產品將逐步被消化。業內人士稱,新規實行後,短期理財或將消失。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