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汶川地震致殘傷者和他們的香港『親人』
2018-05-02 22:46:3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香港人何錦華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到四川了,但代國宏卻記得分外清楚。

  『十年了,幾乎我每一次來做復健,都會看到何醫生。』代國宏說,是何醫生和他的團隊陪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今年28歲的代國宏,十年前是北川中學一名普通的高二學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中,代國宏失去了他的雙腿。

  生性樂觀堅強的他並沒有因此消沈下去。截肢手術後,代國宏迅速投入術後復健中。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何錦華所在的香港『站起來』公益組織。

  『站起來』是香港在汶川地震後成立的專業醫療慈善團體,由香港及內地的康復醫生、理療師等組成,專為汶川地震中肢體受傷者提供康復治療及高科技義肢安裝。

  『汶川地震後第14天,我們就成立了這個組織,並號召香港的醫務工作者積極加入其中。』該組織執行委員會委員、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醫生羅尚尉說,『我還記得當時第一次到成都看到傷者的場景,觸目驚心又令人心痛。』

  汶川地震後,在香港特區政府的資助下,有逾百位香港醫務工作者成為四川災區地震傷員康復工作的義工,十年間不斷穿梭於川港之間。

  『很感謝這些來自香港的工作人員,他們不僅對地震傷者很關心,也將香港先進的康復理念和技術帶到了內地。』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假肢矯治部負責人王滋潤說。

  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為更多地震傷員施以援助,香港特區政府撥款逾2.24億元人民幣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援建川港康復中心,於201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這是香港在內地成立的第一家康復醫療中心,也是首批香港援川重建20個項目之一。

  這裡也成了像何錦華和羅尚尉一樣的香港醫務工作者在四川的『家』。

  對於需要安裝義肢的地震傷殘者而言,從安裝、調試到定期的復查更換需要很大一筆資金。羅尚尉告訴記者,在香港,以腿部義肢為例,一具到小腿部位的義肢大約需耗費3萬到5萬港元,到大腿部位的則高達10萬港元。

  『一般病人2-3年左右就需要更換假肢器具。年紀小的傷者差不多3-6個月就需要更換。對於這些地震傷者,我們全過程都是終身免費的。』羅尚尉說。

  記者見到汶川地震最後一名獲救者馬元江時,他正請羅醫生為他調試左手最新更換的機械手臂。『現在用起來很熟練了,生活上一點問題都沒有,非常感謝羅醫生他們。』馬元江說,雖然在地震中失去了左手,但也收獲了很多關愛和這些來自香港的『親人』,非常感恩。

  如今,當年的地震傷殘者已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而『站起來』的工作人員仍不定期地從香港過來,檢查病人們的康復以及義肢使用情況。

  不遠處,前年剛結婚的代國宏正與妻子聊著天,身邊來來往往的香港工作人員時不時地調侃他們一兩句,催促著他們早日孕育下一代。這一幕,與親人無異。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