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讓老百姓用得上好藥! 抗癌藥零關稅傳遞三大信號
2018-05-02 08:50:07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以『靶向』改革化解民生痛點中國抗癌藥零關稅傳遞三大信號

  新華社記者王賓、田曉航

  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此外,通過醫保談判、加快藥物創新等後續措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急需抗癌藥的價格『明顯降低』,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

  一系列新舉措將怎樣化解抗癌藥等臨床急需用藥的民生『痛點』?新華社記者為您梳理抗癌藥零關稅傳遞的三大信號。

  稅收『瘦身』、醫保談判讓老百姓用得上好藥

  國內上市『慢半拍』催生非法『代購』、遲遲不進醫保讓患者用不起……長期以來,癌癥患者和家庭期盼著好藥再多一點、再便宜一些。

  記者從國家癌癥中心了解到,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35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均不斷攀昇。而初步統計顯示,我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2017年總費用約為1300億元,不少專利、獨家的『天價』抗癌藥讓患者及其家庭『望藥興嘆』。

  5月1日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零關稅究竟能省多少錢?記者在山東省腫瘤醫院腫瘤綜合門診了解到,一種治療肺癌的第三代口服靶向藥物,目前市場上售價高達每盒51000元。如果零關稅落地加上納入醫保,每個月能為患者省上萬元藥費。

  不止零關稅這一項,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高抗癌藥等臨床急需用藥可及性、普惠性正全面加速。我國自5月1日起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采購,並將建立降低抗癌藥費合理負擔的長效機制,多渠道降低抗癌藥價。

  『各種措施綜合考慮,此次出臺的政策將使進口抗癌藥降價至少20%。』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表示,抗癌藥系列惠民舉措將有效減輕病患家庭經濟負擔,對於防止因病致貧、建設全民共享的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多位專家透露,從臨床使用上看,降價效果傳導到患者『賬單』還需要一定時間。醫療機構應優化采購流程,有關部門應加大藥品價格監督,確保癌癥患者早日用得上價廉質優的『救命藥』。

  全鏈條長效機制讓抗癌藥價降下來

  5月1日起不僅關稅降為零、增值稅『瘦身』,抗癌藥品國家集中采購、醫保准入談判將啟動。全流程推動抗癌藥降價的長效機制日漸清晰。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藥政司負責人於競進表示,遠近結合、配套施策,就是為形成協同機制、放大惠民效果,讓患者切實『減負』。

  近年來,迭代頻出的靶向抗癌新藥成為護衛人類健康的『利器』,而其背後需要大量研發成本。專家指出,抗癌新藥研發成功率平均不到2%,而平均成本超過7億美元。為收回前期投入,抗癌藥定價高也是出於市場經濟規律考慮。

  而另一方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權『等不起』。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籌資標准人均不到700元,保障能力有限。大病保險報銷後,部分患者自負費用負擔仍然很重。

  2016年以來,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其中包括17個抗癌藥品。例如,治療乳腺癌的曲妥珠單抗(赫賽汀)從每瓶(440毫克)兩萬多元降至7600元。

  『5月1日起,對尚未納入醫保報銷的抗癌藥品,將組織專家評審並開展准入談判,把符合條件的藥品納入醫保藥品目錄范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醫療保險司司長陳金甫說,在考慮醫保基金可承受的情況下,抗癌『救命』藥普惠性將全速推進。

  地方省市也在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基礎上積極進行增補調整。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已將17種療效確切的高價腫瘤靶向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打破國外專利藥壟斷,國內制藥業昇級亟待釋放創新『源頭活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鼓勵抗癌新靶點、新機制藥品的研究和原始創新。同時,鼓勵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急需抗癌藥品的仿制研究,提高藥品可選擇性。

  讓患者『賬單』上多省『真金白銀』,精准、規范診療是關鍵一環。近期,衛生健康部門將印發30多個常見腫瘤病種綜合診療方案和用藥指南。下一步將提昇診療能力、推動合理使用抗癌藥品,落實藥師處方審核及臨床用藥指導工作,避免濫開『大處方』。

  聯動改革讓癌癥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藥

  破解抗癌藥價高企、讓好藥惠及百姓,亟須加快藥物研發、優化審批等聯動改革。

  目前,醫保目錄已包括大部分常用抗癌藥,而對於一些新上市的高價抗癌靶向藥物,社會普遍期待進一步擴大支付范圍、提高用藥水平。

  陳金甫表示,將盡快啟動建立專項動態調整機制,盡可能把更多臨床價值高、治療急需的藥品納入支付范圍。同時,要建立一整套嚴謹的規則,避免發生尋租,避免不當競爭。

  『下一步可探索科學准入、持續評價的動態調整與退出機制。』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項目研究員顏建周認為,應兼顧鼓勵創新和醫保基金的有效應用和平穩運行,同時注重發揮補充保險、商業保險、慈善救助的作用。

  『藥品上市手續「繁」、時間「拖」將進一步解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化注冊相關負責人李金菊表示,今後將把臨床試驗資格認定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同時,優化審評審批流程,緩解抗癌藥國內上市比國外『慢半拍』現象。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