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蕭楚女: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2018-05-02 08:33: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武漢5月1日電(記者 馮國棟)『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這是蕭楚女烈士的人生觀。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光明磊落燃盡了自己,點燃了大片革命的火種。

  蕭楚女,出生於湖北漢陽,原名樹烈,學名楚汝,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理論家、教育家和無產階級革命家。

  1911年武昌起義時,蕭楚女投軍參加了陽夏保衛戰。辛亥革命後,他進入武昌實業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經常用『楚女』為筆名發表文章,從此開始以手中的筆為武器,縱橫馳騁在輿論陣地上,宣傳馬列主義和救國救民真理,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罪行。

  蕭楚女先後在湖北、安徽、四川、上海、廣州等地從事革命工作。1920年初,他參加惲代英在武漢創辦的『利群書社』,開始走上有組織的斗爭道路。1923年6月,在重慶擔任《新蜀報》主筆,撰寫了大量的政論、社論。同時,他經常給《向導》《中國青年》撰稿。

  他的文章,筆鋒犀利,戰斗性強,矛頭所向,不是『指責土酋軍閥,就是痛罵貪官污吏』,連反動派所控制的報刊也不得不贊嘆蕭楚女的文章是『字夾風雷,聲成金石』。

  1924年8月蕭楚女任中共中央駐四川特派員,領導重慶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四川的革命斗爭,10月組織四川平民學社,出版刊物《爝光》。1925年6月戴季陶主義出籠後,他專門寫成《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書,批駁戴季陶對共產黨的攻擊和污蔑。他還撰文開展了對國家主義派的批判。

  1926年1月後,蕭楚女到廣州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乾事兼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教授、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等職。1927年4月,蕭楚女在廣州反革命大屠殺中被逮捕,4月22日被殺害於獄中,年僅34歲。

  蕭楚女曾形容自己的人生觀是『蠟燭人生觀』,並以此自勵。生前他在農講所和黃埔軍校帶病工作時曾說:『同學們,你們想蠟燭不是能放光明嗎?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他篤學不倦,自學成纔,成為我黨早期卓越的理論家、思想家、演說家。』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巡視員張帆說。

  蕭楚女故居原址位於武漢市漢陽區楊泗港內。如今英雄故裡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一大批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的項目和規劃正在這裡落地。

  為更廣泛傳播黨史,武漢市漢陽區黨史與文化部門近年采用系列連環畫的形式編寫了一套《漢陽故事》,蕭楚女的故事就在其中。蕭楚女的『紅燭』將永照人們的心田。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為了民族復興 英雄烈士譜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