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新時代,奮斗者最美
2018-05-01 11:22:0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時代,奮斗者最美

  ——走近全國『最美職工』(下)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發布了郭玉全等一批『最美職工』先進事跡。

  讓我們一起走近『最美職工』,聆聽他們的故事。

  為綠色奠基的『環保衛士』

  在北京金隅琉水環保公司,有一位職工家喻戶曉,他從前致力於水泥熟料?燒,如今致力於環保事業,他就是在建材行業赫赫有名的全國勞動模范——郭玉全。

  在企業水泥工藝革新和生產線更新換代的過程中,郭玉全積極參與,貢獻力量:『預熱器閥板、管路改造』創造效益400萬元;引進先進節能理念實現能源和工藝的精細化管理,降低單位產品標煤耗和電耗,年節電1400餘萬度,整體電耗下降5%……

  成為水泥行業『技術大拿』的夢想實現了,郭玉全又積極投身企業的節能環保事業。在北京市『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處置』重大研發課題中,郭玉全帶領團隊歷時10萬多個小時的研發,成功推出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技術,解決了『垃圾處理最後一公裡』難題。2017年,由企業建設的飛灰處置二期工程投入試運行,兩條飛灰處置線年處置飛灰7.0萬噸,可有效解決北京市目前70%以上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難題。

  發電機組的『保護神』

  『大家好!我們今天討論如何系統提昇班組安全保障能力,克服班組在人員素養、安全環境、設備隱患管理方面的問題。』這是貴州構皮灘發電廠保護班『1小時創新小課堂』的場景,話題由組織人李霄拋出。

  在保護班辦公室裡有一個小角落,班員們圍繞著小圓桌面對面討論,擺滿的專業書籍方便隨時查閱。從2010年開講至今,小課堂早已成為保護班每周五9點雷打不動的常規工作。大家在這裡『頭腦風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孵化出智慧的點子。

  『沒有小崗位,只有大事業』是保護班恪守的信念。別看他們人不多,卻承擔著全廠5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繼電保護、穩控系統、直流系統等設備的日常維護與檢修工作,被譽為發電廠安全運行的『保護神』。

  2009年,保護班剛成立就受命承擔構皮灘發電廠二次專業安裝調試工作,完成繼電保護設備106套安裝投運;2011年,發電廠首次進行機組大修,保護班4個人30天,完成40餘項檢修工作任務;2013年,保護班創新性提出班組安全管理『未遂控制323法』,榮獲全國班組安全建設與管理成果展示比賽特等獎……

  焊花飛舞中的『追夢人』

  『為振興國防軍事工業保駕護航』是馮世毅的夢想。

  20多年來,作為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車輛事業部車體分廠的一名電焊工,他紮根焊接操作與研究領域,不斷努力鑽研,在實踐中創新和總結,完成了裝甲板等高強度特種材料的單面焊雙面成型操作,掌握了鋁、銅及其合金異種材料的焊接,高強度薄板焊接變形等技術絕活,取得了焊接高級技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等職稱,並於2017年成為國家級『馮世毅技能大師工作室』領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兵器關鍵技能的帶頭人、中國兵器焊接大工匠。

  在工作中遇到各種困難在所難免,但馮世毅始終堅信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研制了一種在水面上運輸車輛的自行履帶式舟橋車。由於這種車在水面上行駛,要求甲板的厚度很薄,最薄的甲板厚度僅為1.5毫米,給焊接工作提出了如何避免薄板焊接變形的『世界性難題』,解決辦法就是薄板焊接變形的矯正。

  接到課題,馮世毅夜以繼日,刻苦鑽研,經過無數次的嘗試,終於成功攻克了高強度薄板焊接變形矯正難題,並撰寫了《薄板焊接火攻矯正法》,目前此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據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樊曦、齊中熙)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01日03版)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