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國工匠百家談】
『我就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
央廣網天津4月28日消息(記者 劉陽)『你別看這麼小的一個工作臺,衛星、導彈、核潛艇等都曾在這接受焊接。』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特種焊接服務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白津生說。因為焊接技術過硬,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被譽為『鐵甲神醫』。
白津生的工作室在天津市河北區紅星路附近的小胡同裡,整個工作間不足50平方米,許多電焊設備堆落在一起,從門口望去整面牆幾乎被各種外表陳舊的設備所覆蓋。

白津生的工作室不足50平方米的小屋(劉陽/攝)
『別看我這裡像雜貨鋪,其實有的設備清華大學都沒有,都是我自己改良而成的設備,而這些設備幫助我解決許多難題。』對於白津生的雜貨鋪,他的女兒常勸爸爸賣了這堆『破爛』,但是白津生卻執拗地守護著他的制作『城堡』。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特種焊接服務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白津生(劉陽/攝)
開闢『盲區焊接』花甲焊工『不按常理出牌』
白津生是1953年生人,年過花甲。小時候沒有上過初中,不到16歲就被安排到了工廠成為了一名電焊工。剛做電焊工作時,炙熱的溫度很容易燙傷胳膊,加上刺眼的光,長時間工作眼睛灼傷得厲害,許多同期進工廠的小伙子都忍受不了這些,而白津生不一樣,拿起焊槍一遍遍學習,眼睛痛到睜不開就閉著眼睛接著練,直到練成依靠聽覺和感官就能感知電焊成效的本領,甚至在盲區可以實現精准電焊。白津生說,可能就是那時候肯吃苦,然後練成了這個絕活。
白津生通過熟練操作,憑借『盲區電焊』解決了實際應用中上百件難題。除了開闢『盲區電焊』,白津生創新了水下鑄鐵與碳鋼焊接。在乾燥地面上精准焊接本身就很難,水下焊接更是難上加難。剛開始他提出水下焊接時遭到許多專家學者的非議,認為不符合理論研究規律。白津生則查閱書本後,自己改良了電焊設備並順利完成了電焊任務。
自此,白津生在業內得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評價。其實他的敢於創新並不是全然了無章法。白津生喜歡讀書,愛學習、好鑽研,經常徹夜讀書。他自學了初中高中教材,也成功考過夜大。因為技術過硬破格去日本留學,學習了許多先進的知識,到現在他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
國際焊接專家創新不止獲得國家專利20餘項
從沒上過學的學徒到國際認可的大師,白津生屢次突破禁區,創新不止步。電焊油桶是被公認的『禁區』,最大困難在於電焊油桶時可能會發生爆炸。於是,白津生開始研究查閱書籍,弄懂物理原理,在焊接前將需要焊接的油桶對側開孔,從而讓氣對流,防止油桶因氣體膨脹發生爆炸。為此,他總結了一條焊接小竅門——『只要保證氣對流,油箱焊接不發愁。』

白津生制作的0.4毫米厚,像紙一樣薄的不鏽鋼波紋管(劉陽/攝)
經過多年努力,白津生在多學科領域中取得了不俗成績,獲得國家專利20餘項,許多創新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他研究二十七年制成的全天候太陽能儲能螺柱多用焊機獲法國列賓競賽金獎;他提出的『通過變質處理改善焊接性能的方法』獲英國劍橋『金星獎』;他攻克並解決了『神舟七號』衛星保護裝置的焊接難題;他在國際上首創根據焊接痕跡運用於刑事偵察,達國際領先水平……白津生成為公認的,在我國焊接界填補世界空白最多、獲得國際大獎最多的國際焊接專家。
無保留傳授焊接技術注重傳承教學相長
白津生紮根一線49年堅持不斷創新,與此同時,他也注重焊接技術的傳承。白津生培育了一批優秀人纔,天津市焊接研究所所長鞏秀萍、天津市技術能手高級技師康連有、天津市焊接競賽第一名魏清波都是白津生的得意門生。白津生說:『我教徒弟從不拐彎抹角,我希望我的徒弟都能超越我,這樣我也有斗志繼續創新突破。』
在白津生的花名冊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一個徒弟的學習時間和內容。他說,所謂的『徒弟』有的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是慕名而來的電焊小將。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特種焊接服務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白津生(劉陽/攝)
『我就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
白津生對學生傾心相授,對國家抱有深情。退休後,白津生搞科研從不向國家伸手要經費。簡破的小平房裡各種大大小小的器材全是白津生自己操辦。剛開始開辦自己的焊接中心,設備都靠租用,一有積蓄就趕緊把設備買下,然後再改裝制作出更先進的設備。為此,白津生夫婦沒少開銷,甚至為了支持白津生研發,老伴拿出了退休金來交房租。白津生說:『我就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只要國家需要我,我隨時都要為國家奮斗。』

白津生改良的管型鋁母線(劉陽/攝)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