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競價醫療廣告『借屍還魂』 媒體:企業價值觀出了問題
2018-04-25 10:00: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競價醫療廣告『借屍還魂』企業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是違規操作的『濾鏡』,從『大數據殺熟』到人工智能幫某些醫院『開發病人』,技術用錯了地方,也可能變成害人工具。

  原以為,在『魏則西事件』過去近兩年後,在網上搜索疾病名已不再危險,可事實卻狠狠地打了我們的臉。

  近日,據媒體報道,雖然在電腦端的搜索引擎上搜很多疾病關鍵詞,已沒有任何廣告,但在移動端應用上,搜索結果排名的前幾個,卻往往是醫院廣告。有曾經做過『諮詢』的某民營醫院員工向記者透露,那些對疾病『侃侃而談』的客服,可能是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摳腳大漢』。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忽悠搜索者到醫院就診,並想方設法掏他們兜裡的錢。

  古希臘有諺語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是,相同的問題卻會屢次出現,醫療廣告競價排名莫非真的陰魂不散?

  許多人想不到,在2016年魏則西事件引發巨大輿情危機後,那些互聯網醫療廣告亂象雖然從PC端消失了,可戰場轉到了手機移動端;移動端跟網站奉行的是『雙重標准』,搜索同一個疾病名稱的結果大相徑庭。

  猶記得,魏則西事件揭開存在已久的互聯網醫療廣告亂象的『蓋子』後,國家網信辦聯合多部委入駐相關企業進行調查,企業宣布對醫療廣告進行整改,整改措施包括『改變過去以價格為主的排序機制,改為以信譽度為主價格為輔的排序機制。』也就是對競價排名模式進行修正,並對醫療廣告嚴格審查。之後,相關企業裁撤醫療事業部,也被視作整改信號。

  但競價醫療廣告和在線醫生無資質等亂象,在移動端『馬照跑、舞照跳』,說明牛皮癬式廣告在搜索引擎這根『電線杆』上仍未消弭。把沒有抑郁癥的患者隨便說成是『中重度抑郁』;將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故意瞎診斷為『智力低下』……這些虛假醫療廣告和坑害病人的景象,將網絡另一端的病人帶到坑裡。

  移動端與實名登陸、定位信息、上網記錄等個人信息有很強的捆綁性,比PC端更容易精准抵達用戶。你在手機上的每次點擊,都會被當做數據存檔。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搜索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被盯上了。』在手機網民規模比利用電腦等設備上網的網民數量更多的背景下,那些虛假醫療廣告滲透面可能更廣,特別是那些互聯網知識有限的農村用戶,對這些廣告或許更沒有防范能力。所以,競價醫療廣告在移動端『還魂』,風險不容小覷。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數據、智能畫像等尖端技術,也被用在了幫很多醫院『開發病人』上。當那些從彈窗中隨意跳出來、壓根不懂醫學的客服,能夠在掌握了海量用戶數據後建立的智能畫像的指引下,根據訪客的興趣點進行個性化的話術調整,增強代入感和針對性;當搜索入口出現的競價排名廣告,以整形、美容、減肥軟文的方式出現在『信息流』『社群』等載體中,很多患者恐怕只能是更具蒙蔽性的精准坑蒙之下的待宰羔羊。

  這也表明,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是違規操作的『濾鏡』,從『大數據殺熟』到人工智能幫某些醫院『開發病人』,技術用錯了地方,也可能變成害人工具。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企業價值觀出了問題。

  對於競價排名為虛假醫療宣傳提供渠道的亂象,有關部門當然應加強監管,特別是將監管觸角往移動端延伸。而對於涉事搜索引擎企業而言,也該反思:如果一些『裝睡』者連『魏則西事件』這樣的悲劇都喚不醒,他們還有多少市場信譽可以用來透支?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