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浙江鄉村新故事
2018-04-23 15:29: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王慧敏 方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三農』工作的重要意義。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如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廣袤鄉村蓬勃振興?如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讓農村成為城市的後花園,城市成為農村的CBD?如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本報記者深入浙江鄉村,記錄新故事,感受新變化,反映這裡探索鄉村振興的努力與實踐。

  種田,農民們開著小汽車;播種,操作著無人機;遇問題,直接在APP上找專家;貸款,不找銀行而找村兩委;

  一手鋤頭、一手鼠標,農民們搞電商賺得荷包滿滿;村民設獎獎勵村民,幾年下來鄉風煥然一新……

  在浙江鄉村走一走,這樣的新鮮事不勝枚舉。新時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舊模樣沒了,村裡處處透著新顏。

  種田有了新模樣

  土地流轉、機械收割、生態農業、專家『聽診』

  金秋十月,走進溫嶺市箬橫鎮,種糧大戶朱齊軍正開著小汽車查看晚稻長勢。看著隨風搖曳的稻浪,他一臉滿足:『以前的一畝三分地種著不過癮。現在土地流轉後,種田有了新樣子——開著大機械,種著千畝地。痛快!』

  改變原來分散的種植現狀,浙江近年來探索出土地流轉新機制,受到各方歡迎。在箬橫鎮,108個村都實施了土地流轉。

  流轉後,農民利益咋保證?『為了讓農民安心,我們對承包土地實地測繪,換發了「身份證」,做好了備案,確保土地流轉合規。』溫嶺市農業林業局農村土地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陳超介紹:『市裡還出臺了相應的財政補助、分紅政策,確保農民不吃虧。』

  種植面積擴大,種植手段也煥然一新。『「汗滴禾下土」的農民沒有了,全都是機械化種植,無人機噴灑農藥。』朱齊軍說。從去年開始,溫嶺還建成市鎮兩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農機硬件、農業技術都走上了共享之路——上百臺農機通過網絡就能隨時申請調動。

  摒棄『舊把式』、采用新手段,成了越來越多浙江農民的選擇。

  走進衢州市衢江區全旺鎮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田埂邊『生態農業』的牌子顯眼奪目。農民王水龍告訴記者:『防病蟲害,我們用的是綠色防控技術,農藥量大大下降;施肥采用的是配方肥、沼液、有機肥,化肥量大大下降。』『雙降』帶來什麼結果?今年1至9月,衢州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9.4%。

  科技種田,浙江農民還有線上專家隨時『聽診』。前不久,紹興市上虞區種糧大戶李民奇幾千畝水稻被稻稗困擾,他把問題反饋到『莊稼醫院』APP平臺。很快,專家告訴他『要立即更換除草產品』。不到一周,問題解決了。上虞區農辦主任崔煜忠介紹:『莊稼醫院APP打破了農戶請教專家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如今已成了農戶的好幫手。』

  惠農有了新舉措

  『金融自治』,農民貸款更容易;農業保險,農民遇災心不慌

  因為缺少抵押物,農民借錢總是難上難。不少專家表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現代化進程。

  在浙江,『金融自助』的惠農舉措改變了這一境況。

  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東山村,依山傍水。村民金國庭想開一家民宿,但3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卻讓他犯了難。前不久,他的心情『陰轉晴』了——通過村兩委推薦,他在蕭山農商行貸到了錢。

  原來,浙江省農村信用社通過手段創新,找到了破解農民融資難的方法。『村兩委最了解村民的人品,最能及時識別貸款風險。我們與村兩委合作,將信貸初審權放給村兩委,由村集體商議、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省農信聯社負責人王小龍介紹。

  加大惠農力度,省農信聯社還規定:信用好的村鎮,貸款利率還能下浮。『這樣一來,村民們更看重信用了,村風都煥然一新。』東山村書記徐國棟說。

  如今,以村兩委為紐帶的『農村金融自助』模式在浙江廣為推行。截至9月末,省農信聯社已累計評定信用村17888個,累計發放貸款11878億元,惠及230萬農戶。

  惠農,寧波餘姚市也有新舉措——『氣象指數保險』。『有了這個保險,農作物遭災達到受損標准,我們就能拿到政府賠償。』餘姚楊梅種植大戶楊文革現身說法:2016年,他給500畝楊梅投了保,當年遭受了4場暴雨侵襲,損失慘重。不過經核驗後,他很快獲得33萬元理賠款。

  『種地還有保險,心裡就不慌了。』梁弄鎮種植大戶汪國武也對這一措施贊不絕口。在農民的歡迎聲中,餘姚今年再開設28個新農業保險品種,總險種已達70個。寧波市委農辦副主任卞銀江介紹,70個農業保險品種中,財政保費補貼比例均在50%以上,最高的達90%以上。

  增收有了新方式

  種香菇、當工匠,致富有了帶頭人;一手鋤頭、一手鼠標,網上賣貨更輕松

  『你看,袋料已經出木耳了!』輕撫著食用菌棒,麗水市雲和縣黃源鄉陳塢村低收入農戶蘭長忠一臉喜悅。這400多段菌棒是當地的『雲和師傅』、食用菌『女王』石餘鳳贈送的。在石餘鳳的帶領下,蘭長忠有了一門致富手藝。

  談起『雲和師傅』,雲和人一臉自豪:2008年,『雲和師傅』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成為浙江首個農村實用人纔培養品牌。『雲和師傅』懂技術、會經營、有知識,早已成為致富的代表。

  『一人富不算富』。近年來,經政府搭橋,數百名『雲和師傅』和農村帶頭人與1000戶低收入農戶結對,成為增收帶頭人。

  今年,霧溪村4戶低收入戶在帶頭人欒少波的幫扶下,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不久前,縣裡組織木匠李海躍等赴麗水職業學校封閉訓練,掌握新技能的師傅又成了市場『香餑餑』……兩年來,雲和開展4期扶貧帶頭人培訓,帶動低收入農戶1077戶。目前,雲和縣65%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戶均增收幅度達12%。

  尋找增收方式,湖州市長興縣也找到了新幫手——電子商務。

  一手拿鋤頭,一手拿鼠標。長興縣畫溪街道村民朱利鑫這幾天都要忙到大半夜。雖如此,朱利鑫卻樂開了花:『原來賣散貨、等客來的傳統賣法,總是「賣了氣力不賺錢」。現在動動鼠標,就賣掉了上萬斤火龍果。』

  走進紹興市上虞區丁宅鄉,也是同樣景象。看著滿倉庫的水蜜桃,果農房師傅胸有成竹:『不愁賣!』原來,上虞區供銷合作社已經為農戶在『淘寶網、供銷e家』等六大平臺開啟全網營銷。目前,僅在淘寶店,房師傅等散戶就賣掉了5000斤水蜜桃。

  目前,浙江淘寶村數量已居全國第一。農村電商紅紅火火,不少農民店主笑言:淘寶店可是我們增收的『寶葫蘆』。

  基層建設有了新方法

  『村嫂』成為農村建設新力量;『村民設獎』讓鄉風煥然一新

  頭戴紅帽子、身穿紅馬甲、腳踩黑雨鞋——這可是『嵊州村嫂』工作的『標配』。在紹興嵊州,需要支援的地方常有她們的身影。

  今年4月,嵊州市山地微型馬拉松大賽在下王鎮舉行,主辦方愁得火急火燎:100名志願者哪裡去找?下王鎮各村『村嫂』們知道後,毅然撂下采茶的活計參加志願服務,受到各方點贊。

  農村建設,浙江多地創新工作方法,發揮基層婦女力量就是一招。下王鎮婦聯主席俞水花對此深有感觸:『鎮裡男人大多外出創業,留守婦女就是村裡的中堅。』幾年前,俞水花經摸底、動員,在各村組建成立了一批婦女志願服務隊。

  沒成想,新做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從『五水共治』到『美麗鄉村』,再到村裡的衛生保潔、調解糾紛、文藝活動,幾乎處處都活躍著『村嫂』的身影。截至目前,嵊州『村嫂』志願服務隊已有505支,人數達10658人。

  開展農村建設,湖州市德清縣也有新方法——村民設獎表彰先進村民。你瞧,乾元鎮退休老人朱天榮設立了『天榮環保獎』;下渚湖街道的劉志國設立了『志國擁軍獎』……

  民間設獎,怎麼設?效果如何?太平村村民馬福建最有發言權。

  早在1997年,馬福建目睹了一些子女不願贍養老人的事後,決定自掏腰包設立『孝敬父母獎』,獎給村裡的孝子,獲獎對象由全村推選、村民評議。『「孝敬父母獎」發到第五屆的時候,村裡的敬老氛圍已大為改觀。』馬福建說。

  效果不錯,更多的人開始效仿,民間設獎的種類越來越多。到2017年9月,全縣各鄉鎮創設各類『道德獎』54個,授獎群眾超6000人。

  『村民們都十分看重這份榮譽。在榜樣的帶動下,村裡矛盾少了,和氣的氛圍多了。』德清民間設獎協會副理事長鮑紅女說,『如今,民間設獎、評獎已成為縣裡加強基層建設的一個得力抓手。』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