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馬克思的第二故鄉,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和成熟的地方。從1849年抵達英國到1883年與世長辭,馬克思在倫敦共生活了34年。他在這裡寫下了偉大的《資本論》,為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了使偉人的成就不被遺忘,英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們於20世紀30年代在倫敦設立了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圖書館至今仍忠實地履行著其成立之初被賦予的『紀念和教育』雙重使命初心,以收藏圖書、組織講座、提供課程、策劃活動等各種方式,影響英國社會思潮,讓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在英國永不熄滅、世代傳承。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入口的馬克思畫像。林衛光攝/光明圖片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記者近日走進了這座馬克思主義的『殿堂』,探究馬克思主義在英國的前世今生。在這家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的機構內,記者既目睹了志願工作者們的不倦初心和恆定信念,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在英國保持至今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對納粹焚書的有力回應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位於倫敦市中心東北部的克勒肯威爾-格林街上,是一棟非常精致的兩層建築。圖書館外觀簡潔朴素,沒有任何寫著名稱字樣的標牌,只在門口上方標注了街道名稱和門牌號。所以,也有人把這座漂亮的建築稱為『隱藏的珍寶』。若不是事先查詢了圖書館的准確地址,記者要找到這裡恐怕還要頗費周折。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內列寧曾經工作的房間。林衛光攝/光明圖片
圖書館的門平常是關閉的,在圖書館對外開放時間內,參觀者按門鈴後,會有人開門。帶領記者參觀的是退休老人朱迪絲女士,她作為志願者已經在這裡工作4年多。
進入圖書館,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馬克思的印刷肖像,偉人神態冷峻、目光矍鑠,肖像下卡爾·馬克思的名字,讓到訪者馬上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馬克思之家』。
朱迪絲介紹,這座建築建於1738年,最初是一所慈善學校。1892年至1922年,這裡曾是英國社會主義出版社——『20世紀出版社』的社址。『20世紀出版社』由英國『社會民主聯盟』成立,負責印刷發行該組織的官方報紙《正義報》。出版社在這座樓裡辦公期間,曾經出版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多部著作的英文版本,馬克思的女兒艾琳娜當時是這裡的常客。1933年,馬克思逝世50周年之際,英國工會組織、共產黨、工黨等黨派人士舉行代表大會,決定為馬克思設立一處紀念館,與會代表就紀念館的形式展開了熱烈討論。同一年,納粹主義在德國甚囂塵上,發生了駭人聽聞的納粹焚書事件。『在那樣的背景下,成立一家圖書館來作為馬克思的紀念館,被認為是對納粹行徑最有力的回應方式。』於是,馬克思紀念圖書館應運而生,地址就選在克勒肯威爾-格林街現在的這棟二層小樓。
傳播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使命
圖書館一層是會議室,裡面展出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共產國際』組織的『國際縱隊』的有關資料。西班牙內戰期間,很多國家的工人、農民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反動軍隊和德、意法西斯武裝乾涉,組成志願軍前往西班牙參戰。當時約有2000名英國人參加了『國際縱隊』。朱迪絲說,自己的家庭中有多名成員作為『國際縱隊』英國分支的成員前往西班牙參戰,這也是她在退休後決定來圖書館擔任志願者的原因之一。
會議室窗戶的牆上懸掛著列寧和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照片,靠近窗戶的角落豎立著一面醒目的旗幟。朱迪絲說,這面一人高的旗幟是圖書館的館旗,圖書館人員外出參加與馬克思有關的集會時,都會攜帶這面旗幟,就像軍隊出征時要打出自己的旗幟一樣。旗幟圖案的背景是圖書館,中央是馬克思的半身畫像,畫像上方是圖書館的名稱,下方寫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外觀。林衛光攝/光明圖片
朱迪絲告訴記者,在成立之初時,這座圖書館就被命名為『馬克思紀念圖書館暨工人學校』,名稱一直保留至今,這也決定了它的『紀念和教育』的雙重使命。圖書館在成立時,為自己確定了『推廣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工人階級運動有關的教育、認知和學習』的定位。在成立之初,圖書館內的工人學校就為工人運動提供夜校課程,而上課地點就是圖書館一層的這間會議室,課程後來逐漸分為科學、歷史和政治經濟學三個專業。現在,這座會議室內仍然有夜校課程,而且也會用來組織不定期的講座。
列寧曾在這裡工作
通往二層的樓梯口,懸掛著馬克思的女兒艾琳娜的照片。艾琳娜是馬克思的得力助手,是父親的秘書、伙伴兼護理,她喜歡朗誦和表演,積極投身19世紀的工人運動,經常對工人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照片旁邊的注解牌上寫道:『艾琳娜·馬克思是一名社會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工會主義者、國際主義者,曾經在此處演講,是英國「社會民主聯盟」的創始人之一。』朱迪絲解釋說,艾琳娜在這座建築裡演講的時間比紀念圖書館成立還要早數十年,她當時可能從沒想到這裡會成為紀念自己父親、傳承父親思想的地方。
樓梯牆上整齊地掛著一排精美的瓷盤,盤子上的圖案大多與英國歷史上的工人運動有關。朱迪絲介紹,這些盤子設計制造的初衷,不僅是用來記載工人運動,更重要的用途是對外銷售,用所得款項來資助工人的罷工行動。
跟隨朱迪絲走進圖書館二層的閱覽室,記者的目光馬上被一副巨型壁畫所吸引。朱迪絲介紹,這幅壁畫是圖書館內重要的藝術品,創作於1934年,名為《未來工人掃清資本主義混亂》。壁畫中央是一名頭戴光暈、臂膀強壯的『未來工人』形象,上方兩側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以及英國工人運動的領袖威廉·莫裡斯等人的頭像,下方兩側畫有英國工人運動的場景。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閱覽室。林衛光攝/光明圖片
閱覽室內擺滿書架,存放著各國出版的馬恩著作、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工人運動期刊等等。在一個擺放著最新期刊的角落,記者看到了《工人周刊》《社會主義旗幟》《無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工黨簡訊》等眾多平常難以接觸到的刊物。閱覽室同時設有書桌和可以上網的電腦,供前來查閱資料的研究者使用。
朱迪絲還帶記者參觀了圖書館二層一個只有預約纔能參觀的重要房間。房間雖然面積不大,不足10平方米,但是歷史意義卻不同尋常。這個房間叫作『列寧室』,1902年4月至1903年5月,列寧在流亡倫敦期間,曾經在這裡編輯《火星報》,並把報紙偷運到俄國。這間辦公室至今保存完整,在列寧工作過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列寧當年編輯、出版的《火星報》和列寧的頭像雕塑,房間書架上擺放著列寧的照片。朱迪絲說,這個小房間非常受參觀者歡迎。
馬克思主義的『知識之家』
朱迪絲介紹,一層的會議室和二層的閱覽室是對公眾開放的,公眾可以來調閱自己感興趣的圖書。但是,圖書館真正的館藏『心髒』,卻是地下的檔案館,只有預約纔能參觀。跟著朱迪絲走進檔案館,記者頗有走進地下迷宮的感覺。據她介紹,這座檔案館是由數個隧道改造,隧道的准確年代無從考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開鑿要早於地面建築,最初應該是用來連接附近的監獄和法庭的。檔案館內存放著大量寶貴的歷史資料,最讓朱迪絲感到自豪的是,這裡存放著英國《晨星報》從創立之初直至今日的每一期報紙。《晨星報》最初名為《工人日報》,於1930年在倫敦創刊,是大不列顛共產黨中央機關報。《晨星報》的長期撰稿人、英國工黨現任領袖傑裡米·科爾賓曾稱贊《晨星報》是『英國最好的報紙』。
朱迪絲說,經過80多年的積累,也得益於不同機構的捐贈,圖書館目前已經有非常豐富的藏書資源,除了一層會議室的『國際縱隊』檔案和地下檔案館不計其數的材料之外,還有大約5萬冊書籍、期刊、宣傳冊,內容全部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有關,這也使圖書館實際成為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一代代學者們的『知識之家』,來自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社會主義運動人士、普通讀者會來到圖書館,查閱館藏的寶貴資料。朱迪絲說,令自己和同事們感到高興和自豪的是,現在仍然有很多家庭不斷將自己收藏的與馬克思和工人運動有關的著作、報刊捐獻給圖書館。
負責圖書館數字化工作的志願者皮特告訴記者,圖書館也在不斷地將自己掌握的一些『獨一無二』的寶貴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便於讀者網上查閱。在皮特工作的房間,記者看到了圖書館從世界各國收集來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宣傳海報,海報主題包括工人運動、反法西斯戰爭等等,其中有的海報上還有中文。類似的海報,圖書館共收藏了2000多張。
教育大眾始終是核心目標
圖書館的宣傳冊上說:『教育始終是圖書館的核心目標之一。』圖書館目前給自己的定位是,為英國工黨運動和工人階層提供服務,保存工人運動的歷史,同時為工人運動的未來提供實用的教育。圖書館的教育內容覆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主義文化、工人運動歷史等多個方面。
朱迪絲說,作為一所教育機構,圖書館現在每周都組織與馬克思和工人運動有關的講座。今年上半年的講座中,題目覆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婦女權利、住房困難等。
除了組織講座之外,圖書館還將目標瞄准英國的年青一代,為英國的學校『量身打造』一些團體參觀和學習活動。倫敦紐漢姆區的中學歷史老師阿蘭表示,圖書館藏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他的學生們大開眼界,讓學生們對自己學習中的主題有更好的理解。倫敦溫布利區一所學校的老師湯姆說,他教的歷史和政治課學生看到這些『令人著迷』的資料並參觀了列寧的辦公室非常高興。一名學生說:『看到列寧曾經在倫敦工作過的地方,讓我非常興奮。我能夠想象他坐在那裡,策劃俄國大革命。』
為了實現教育大眾的目的,圖書館還提供網上遠程教育課程。遠程教育共分為三項課程:勞動、價值、剝削;資本主義、危機、民主;工會、權力、當今政治。每項課程又分為四小部分,每部分持續兩周時間。在遠程教育期間,圖書館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注解資料、電影片段、視頻資料等,老師會通過網絡與學生們互動、答疑解惑和進行點評。
圖書館還擁有自己的期刊《理論與斗爭》,由利物浦大學出版社負責發行。
邀請中國人士共同紀念馬克思
朱迪絲告訴記者,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作為馬克思主義在英國的最重要機構之一,圖書館今年將這一紀念活動作為自己的頭等大事,並將在今年5月舉行一場大型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參加。記者在與會者名單上看到,屆時將有來自中國、印度、南非、黎巴嫩、德國等國家的學者參加此次會議。英國工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約翰·麥克唐奈也將做重要發言。會議將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進行,主題將包括: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貢獻及其當今意義——為什麼說馬克思是正確的;馬克思、哲學和人類發展——馬克思主義及觀點之爭;進入21世紀後馬克思主義作為改變現世的力量。
采訪期間,記者還見到了忙碌中的圖書館館長梅麗安女士。聽說記者來自中國後,她非常高興地說,圖書館將於本月中旬在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前舉行年度演講活動,今年演講的嘉賓是古巴駐英國大使。
在馬克思紀念圖書館采訪的短短一小時,讓記者感觸頗深。打動記者的不僅是館藏的寶貴歷史資料,更是這裡的工作人員對圖書館的激情。朱迪絲介紹,圖書館專職工作人員『只有一個半』(全職的館長和一名半職的管理員),該館的運作主要依靠近30名志願者。圖書館沒有任何來自政府的財政支持,運作資金都是來自支持者的捐贈或者會員會費。盡管如此,這些志願者們還是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滿懷熱情地致力於與馬克思有關文史資料的保護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光明日報倫敦4月20日電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林衛光)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21日08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