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官兵呼吁—— 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英烈名譽
2018-04-21 15:40:37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李京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據媒體報道,貴州省桐梓縣木瓜鎮新壩村88歲志願軍老兵陳大權,將一張珍藏60餘年的邱少雲生前照片無償捐贈給邱少雲烈士紀念館。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第76集團軍某旅官兵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

  作為擔任過該旅『邱少雲展覽館』管理員的一名士官,我對邱少雲烈士有著深厚感情。多年來,我們旅堅持開展學習邱少雲的活動,友鄰部隊、駐地群眾也經常來參觀學習,大家稱展覽館是光榮傳統教育的紅色基地。但遺憾的是,無論是重慶的邱少雲烈士紀念館,還是我們旅的展覽館,都只有英雄潛伏烈火的油畫,沒有生前的照片。

  2016年1月,貴州省桐梓縣公安局工作人員在木瓜鎮新壩村走訪時發現,村民陳大權是一名志願軍老兵。後來,他告訴記者,他於1951年11月隨部隊入朝作戰,和邱少雲曾是同班戰友,訓練月餘後兩人被分到不同的連隊。臨別時,邱少雲送給陳大權一張照片作為留念,並在照片背面簽名題字:『贈給親愛的陳大權同志為留念戰友邱少雲』。

  邱少雲烈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聞訊拜訪老人並提出希望收藏這張照片,老人當即表示願意無償捐贈並說:『邱少雲同志應該被更多人所了解,我能做的只有這麼多。』據悉,紀念館將對老人提供的照片進行鑒定。

  邱少雲在抗美援朝戰場為了戰斗勝利,烈火焚身巋然不動最後壯烈犧牲的事跡幾乎人人皆知。他嚴守紀律、顧全大局、為了勝利不惜一切的革命精神,成為我們旅『紀律重於生命』的旅魂。然而,有段時間,一些以『解密』為借口詆毀英烈的言論不時傳來,如『邱少雲在烈火中一動不動豈不違反生理學』等。這些言論引起社會各界和部隊官兵的極大憤慨。那段時間,來我們營區展覽館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其中包括從千裡之外趕來的邱少雲親屬和老戰友。

  我印象最深的是,邱少雲生前所在的9連1排長曾紀有特意給我們展覽館的同志打來電話,談起見證邱少雲犧牲的往事——

  1952年10月,志願軍決定發起上甘嶺戰役,要取得戰役勝利,必須炸掉敵軍增援必經的康平橋;要炸掉康平橋,又必須先拿下391高地。391高地半山腰的守軍布下一個加強營。指揮部決定派一支部隊秘密潛伏守軍前沿,等待進攻時間一到,迅速搶佔391高地。我所帶領的1排受領潛伏任務。

  這次行動特別重要,上級對我們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進入陣地後,我們只能將臉和雙手貼在地上,一動不動待命。因為我們距離敵人陣地僅30米左右,稍弄出點動靜,就可能被發現。

  那天下午,敵人打過來數十發燃燒彈,其中4發落在我們的潛伏區,一發正落在邱少雲身邊,火很快燃著了他身上偽裝的雜草。我就潛伏在他身後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邱少雲負責剪斷敵陣地前沿的鐵絲網,潛伏得非常靠前,離守軍鐵絲網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動一下,整個行動就可能會失敗。但是邱少雲自始至終巋然不動,他的手指深深抓進泥土裡。火燒了半個多小時,我眼睜睜看著他從一個活生生的硬漢變成一具焦體,心如刀絞……

  曾紀有的證言,是對那些惡搞和誣蔑英烈的人最有力的批駁,是扇在他們臉上的一記響亮耳光。盡管這些人最終受到法律的懲處和社會的譴責,但作為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的官兵,我們仍呼吁:英烈的名譽關系黨、國家和軍隊的名譽,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英烈名譽的保護力度,讓詆毀英烈名譽者付出沈重代價,讓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成為更多人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楊生昭整理)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