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貫徹十九大·文脈頌中華】文化自信的中國讓我愛得深沈
2018-04-18 20:55:38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8日電『面向未來,我們要兼容並蓄、和而不同,加強雙邊和多邊框架內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體、衛生、減貧等領域合作,推動文明互鑒,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紐帶。』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文化合作與文明交流。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非遺傳承中的青年賦權與參與式發展

  大四學生王洪宇的非遺課堂,是從3分鍾沙畫短視頻《非遺看中國》開始的。

  一聲唱腔驚艷,一個身段流轉。王洪宇在彩沙飛落的3分鍾裡,見識了江南煙雨中一聲聲長長裊裊的昆曲,跳出中國人熱鬧記憶的獅舞,紅牆黃瓦築起最美國風的官式建築技藝,還有飛針走線吐芳挺秀的蘇繡。

  近日,非遺主題沙畫短視頻《非遺看中國》火爆網絡,驚艷了王洪宇和來自多所高校的青年朋友們。王洪宇激動地說:『從線上到線下,應把文化傳播的主體聚焦於青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全民行動、乾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專家、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莫曲布嫫。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攝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專家、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莫曲布嫫看來,青年是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近年來,新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不斷湧現,這是由青年人推動的一個結果。在非遺保護進程中,青年網絡在維系文化認同和加強社會凝聚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圍繞非遺傳承的代際責任,巴莫曲布嫫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7年通過的《當代人對後代人的責任宣言》:當代人應注意保護人類的文化多樣性。當代人有責任確定、保存和保護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這一共同遺產傳給子孫後代。

  『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宗旨所在,就是要弘揚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文化創造力。』巴莫曲布嫫提出『青年賦權』概念,即賦予青年更大的參與權和影響力,成為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及其實踐的必要條件和核心要素。

  她介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當今世界18-24歲之間的青年人數超過10億,他們是有史以來最明智、最活躍、連接最緊密,也是流動性最強的一代。在他們的參與下,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也獲得了賡續、再創造和不斷發展的活力。因此,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發揮著重要作用。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