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南海海域深海考古首航調查18日啟程
2018-04-18 17:49:38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8日上午8點,2018年度南海海域深海考古首航調查正式啟程,搭載著深海探測器的『探索一號』科考船預計在航行12小時後,到達西沙群島北礁海域,執行六次下潛任務。

  此次深海考古隊是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科院深海所、海南省博物館三家工作機構組成。執行此次深海考古任務的深潛裝備『深海勇士號』是我國首個自主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去年年底剛剛完成驗收交付使用,一次可搭載三人下潛。此次深海考古任務主要深度在50到200米之間,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進行深度達400米至1000米下潛,探查海底遺跡、遺物,期待發現保存良好學術價值高的沈船。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因為南海海域,本身佔到了中國這個海域面積的三分之二,然後南海海域的平均深度又超過了千米,就是說我們要保護好南海的水下文化遺產,首先你要摸清家底,而這個家底,它大部分都在深海處,我們之前30年前沒有辦法向深海挺進。

  西沙群島北礁海域已發現35處遺址

  中國南海海域平均水深1400米,與地中海、加勒比海,並稱世界『三大沈船墳墓』。有學界猜測,宋元以來,數萬艘古沈船在此沈沒。此次選定的西沙群島北礁海域累計已經在淺灘和暗礁區域發現35處水下沈船遺址或遺物點。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但是因為它從礁盤往外側,很快就像懸崖式的就下去了,所以以前是無法下去的,我們人員是解決不了的,所以現在深海潛器,就是深海勇士號出來以後,我們覺得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給我們等於是提供了一個下潛技術的平臺。

  調查海域為古航線重要節點

  此次深海考古首航調查預計在4月20號到27號之間在西沙群島的北礁海域下潛6個航次,為什麼要選擇在這片海域進行深海考古呢?

  北礁海域地處古代航線上的重要節點,被稱為西沙群島的門戶。執行下潛任務的考古專家中,大部分人都有在這片海域水下考古的工作經歷。

  海南省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釗:有大量的帆船,古代的航船發生了海難事故,在此就遺留下了大量的沈船的這個遺骸包括遺跡。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北礁是一個封閉礁盤,船是開不進去的,那如果有遺存,那一定是船曾經在這兒觸礁,有一部分進去了,但是更大的一部分應該是散落在礁盤外邊,所以我們盡最大可能去選擇有遺存的可能來做這種區域性調查。

  根據珊瑚島礁的生成特性,礁盤外緣的水深呈逐步遞進趨勢。隨著深度不斷增加,水下遺跡遺物的保存情況可能更好。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因為它深度加大以後,受到人為乾擾因素,比如說拖網,這種更小,所以它相對來說也保存的遺跡更多一些。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