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劉舒凌)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深澳火力發電廠擴建計劃,連日來成為臺灣社會焦點事件。民進黨當局與中國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政府、電力公司與廠區居民及環保團體相互指摘,矛盾激化。
1960年第一部機組並聯發電的深澳發電廠,曾是全臺最大發電廠。因機組老舊、發電效率低,該廠2007年停止發電,展開更新擴建計劃,新機組發電量(160萬千瓦)可達原機組(40萬千瓦)的4倍。
然而,選用燃煤機組帶出空氣質量、環境保護相關問題,因當地居民反對而停擺多年,去年計劃重啟以來持續引發爭議。
新北市政府今年初宣布不再核准發電廠『生煤使用許可』,聲言燃煤機組會使得當地空氣污染防治努力化為烏有。環保團體稱,電廠所在地深澳灣有『水晶宮』美稱,過去十年因乾擾減少而逐漸恢復的水下生態系,將因發電廠冷卻口帶來的水溫昇高再受衝擊。
爭議表層之下,是臺灣亟待紓解的能源政策難題。民進黨當局被自身『2025「非核家園」』的選舉承諾所困,在未來數年核電廠陸續停止發電,使用綠能及其他替代能源又被普遍認為是緩不濟急的情況下,亟須大量使用燃煤發電填補北部地區供電缺口。
據臺灣電力公司2017年統計,北部地區電力淨尖峰供電能力(1363.6萬千瓦)佔全臺34.5%,尖峰負載(1420.9萬千瓦)為39.3%,有4.8%(57.3萬千瓦)缺口。即便采取積極節電措施,到2025年該地區用電量將增至1541萬千瓦;若無深澳電廠機組加入,供電量將減少74萬千瓦,缺口進一步擴大;只是依賴中部或南部地區送電,一旦出現地震等變量,北部地區工商業極易受到衝擊。
但是,過去一年來,總裝機容量為578.8萬千瓦的臺中火力發電廠『火力全開』,已造成中部地區嚴重空污,也使得北部民眾對新增燃煤發電保持警惕。同時,去年8月15日發生多地無預警大停電事件招致民眾及企業界強大壓力。
若相關事件再次上演,當局將難以承受,甚至導致執政危機。
被視為重點工程的深澳電廠擴建計劃,還需過數關。在北部,多位民進黨籍民意代表、地方縣市長已傾向重啟環境評估;而明確拒發生煤許可證的新北市則稱不排除訴訟,原定2025年運轉的深澳電廠機組將有更長的路要走。
《聯合報》近日一篇社論指,整個(深澳)電廠的籌設過程都抱著投機與欺瞞的心,玩弄了科學,侵犯了環境法令,也濫用了居民的信任。
有環保團體批評,當前臺灣社會對立氛圍加劇,民進黨不願處理其『非核家園』許諾,卻硬要民間承擔『肺咳家園』後果。
深澳火電廠擴建爭議只是近期一個爆發點。自有能源匱乏、98%依賴進口的臺灣,在現實與夢想間掙紮的能源政策恐將反復陷於窘境。(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