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身高1米7今年讀初一『敬禮娃娃』已成翩翩少年)

__滿目瘡痍已重回蔥綠;悲傷哀慟化作生的動力。
___當年,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感動和激勵著成千上萬人收起悲傷,重建家園。
___10年裡,這些閃亮的名字,已化為一個共同的符號,成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的一部分。
___他們的經歷就是我們的經歷,他們的成長就是我們的成長,他們的收獲就是我們的收獲,
他們的意志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地震時那麼多人都堅強地挺了過來,我也不能因為一次的成績下滑而沮喪。』——郎錚
在郎錚的父母看來,他們希望郎錚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
健康、快樂地成長,有他自己的喜、怒、哀、樂,
並不因為『敬禮娃娃』的身份而特殊。
現在,他們的想法正在慢慢實現,郎錚正在健康快樂地成長!

郎錚愛好體育運動,平時經常和父親一起打籃球
人物名片
『敬禮娃娃』郎錚
汶川地震發生後,每一個震撼人心的搶險救災畫面感動著眾人。其中,有一張令許多人心靈受到衝擊:2008年5月12日,在北川災區一片四周仍在冒煙的廢墟上,一個左臂受傷的幼童躺在一塊小木板做的臨時擔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著他的解放軍戰士敬禮。
這個『敬禮娃娃』讓無數人希望沸騰,而他只是個3歲的孩子,名叫郎錚,當時是北川縣曲山幼兒園的小朋友。人們為小郎錚得到及時救治感到欣慰,小郎錚的敬禮之舉也成為百折不撓之精神的影像寫照。
成長進行時
2008年5月12日
3歲的小朗錚被從北川縣曲山幼兒園廢墟中救出。當時,他抬起右手,向抬著擔架的解放軍叔叔敬了個禮,這一動作感動了無數人。
2008年5月17日
郎錚被轉到四川綿陽市404醫院。
2008年5月21日
郎錚接受手術切除左手部分壞死的小指、無名指,手術順利。
2008年5月23日
由於還需要後期治療,郎錚被轉送至西安唐都醫院接受治療。
2008年7月27日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傷勢基本治愈的『敬禮娃娃』郎錚出院了。
2009年4月25日
郎錚到重慶,與救命恩人解放軍叔叔們相聚。
2013年5月9日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開館,郎錚在其母親的陪伴下來到現場。
2015年2月14日
郎錚前往醫院,看望已經病重的『敬禮娃娃』拍攝者楊衛華。
2015年2月28日
郎錚和父母一行來到殯儀館,悼念去世的楊衛華。
他有一個夢想
『希望進入軍營鍛煉自己』
『這10年,地震帶給他的心理陰影在減弱,以前每逢下雨吹風或天黑他都會害怕,把大人緊緊抱住,現在他基本克服了這種恐懼。蘆山地震時,他還參與了學校和北川組織的捐款活動,已經不再害怕提到地震這件事了。』郎錚的媽媽吳曉紅說。
其實,十年來,媒體一直在關注郎錚,但他並沒有因此覺得自己特殊,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很好,沒有被『敬禮娃娃』的光環所籠罩,他的父母以及外公外婆,同樣對他是嚴格要求。
『都說隔代親隔代親,我和郎錚確實很親,這麼多年都是我在綿陽帶他,但我也要打他,主要就是他學習成績不好時。』郎錚的外婆吳志瓊笑著說,『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孩子。』
在郎錚的父母看來,他們希望郎錚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有他自己的喜、怒、哀、樂,並不因為『敬禮娃娃』的身份而特殊。現在,他們的想法正在慢慢實現,郎錚正在慢慢健康快樂地成長!
曾經媒體采訪時,都曾問到郎錚的夢想是做什麼?他曾經回答過想當解放軍、想當警察、想當科學家。當這次記者再次問到這個問題時,他仍稱自己希望進入軍營鍛煉自己,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鍛煉軍人的品質。
整個采訪過程,郎錚始終面帶笑容。郎錚說,笑容可以讓人忘卻煩惱,使人心情愉悅,更能讓自己笑對生活。
『楊伯伯,我來看您了……』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前夕,郎錚來到綿州公墓內,為『敬禮娃娃』拍攝者楊衛華掃墓。
地震十年,郎錚已從當初的三歲小男孩,成長為13歲的初一少年,現在身高170厘米的他,活潑而開朗。十年前,地震讓郎錚擁有了『敬禮娃娃』的光環,十年後,郎錚沒有生活在這樣的光環下,而是學會了感恩和堅強!
念舊人
楊伯伯在『18墓區18號』
3月31日早上9時許,綿陽下著大雨。綿州公墓外,成都商報記者見到郎錚時,他已從當年的『嬰兒肥』小孩,變成了一位翩翩少年。雖然身材比較瘦,但身高已經達到170厘米。
『你記得在哪個地方嗎?』郎錚的爸爸郎洪東問。『18墓區18號。』郎錚馬上就回答出來。郎洪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郎錚現在讀初一,一般只有星期六有時間,他們早在一周前就商定好,當天去給楊衛華掃墓。
汶川地震發生後,重災區北川的一片廢墟上,一群解放軍戰士用簡易擔架抬出一名三歲小孩,剛從廢墟中重生的小孩忍痛舉起右手,給叔叔們敬了一個標准的禮。這幅感動無數人、讓無數人希望沸騰的照片,拍攝者正是當時《綿陽晚報》的記者楊衛華。2015年2月26日,楊衛華不幸因肝癌離世。
雨越下越大,郎錚手捧著鮮花,頭戴著衣服上的帽子,他把一家人攜帶的唯一一把雨傘,讓給了自己的媽媽,然後他快步向前走去。來到楊衛華的墓前,郎錚一邊擺放鮮花,一邊說道:『楊伯伯,我來看您了!』
郎錚和楊衛華的關系,早已超越了照片主角和拍攝者的關系,他們早已經成為了一家人。郎洪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地震後,楊衛華不僅在學習生活上幫助郎錚,更是把郎錚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對於郎錚,楊衛華是他的『楊伯伯』,楊衛華去世時,他哭成了淚人。後來每年清明節前,郎錚都會和父母一起前去掃墓,春節時也會去公墓看望。
不僅對楊衛華心存感恩,對於曾經救他的解放軍叔叔以及醫院的醫護人員,郎錚也時刻心存感恩。每逢節假日,郎錚會給曾經幫助他的解放軍叔叔和醫護人員發短信慰問,還會打電話、發短信聊聊近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去年,郎錚和父母還到過一次西安,前往了當初做手術的醫院。
『感恩,是我們所有遭受地震災難的人,學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字。』郎錚說。
不服輸
成績在全年級前幾十名
地震時,郎錚僅僅只有3歲,那時的他天真無邪。在隨後十年的學習生活中,他學會了堅強,更從眾多關心他、愛他的人中學到了感恩。
當天掃完墓後,郎洪東和妻子吳曉紅帶著郎錚到商場買一雙運動鞋,等兩天又要足球比賽了。這兩天,他的左腳因為上體育課時有點扭傷,但星期四學校的足球比賽,他硬是咬牙挺了過來。
『我喜歡足球,以前小學時還是學校足球隊的,當時腳只是有一些痛,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一點小傷,就影響球隊的比賽。』郎錚說。
不僅如此,在學習中,郎錚堅強的性格,讓他不落下風,還學會了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從學前班開始,郎錚就在綿陽東辰學校讀書,小學時讀東辰小學部,初中時仍在東辰就讀。由於郎錚的父母都在北川上班,現在他由外公外婆照看,家裡離學校只有3分鍾路程,每天早上自己去學校,晚上由外婆接回家。
郎洪東介紹,小昇初時,郎錚是以前100名的成績進入了初中。但是,進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試,郎錚在全年級2500多人中僅考了500多名,在班上更是倒數十餘名。那幾天,郎錚比較消沈,但郎洪東和妻子吳曉紅並沒有責怪他,更多的是安慰。
『後來經過總結,可能是還不習慣,現在成績在全年級前幾十名。』郎錚說,地震時那麼多人都堅強地挺了過來,自己也不能因為一次的學習成績下滑而變得沮喪。
興趣廣
1分鍾不到,拼完整個魔方
在和郎錚坐在客廳交流時,他手上拿著一個魔方在把玩。記者打亂了整個魔方,想考驗一下郎錚。不過,僅僅50餘秒,他就將整個魔方還原。
『6年級開始耍魔方,當時是通過《最強大腦》欄目開始,現在非常喜歡這個節目,每期都要看,但我跟裡面的嘉賓還相差甚遠。』郎錚笑著說。
郎錚的家中,有一個專門屬於他的書房,緊靠著他臥室的窗戶。書房的書架上,擺放著《軍徽閃耀》《二十四史》《水滸傳》《狼圖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唐詩三百首》等中外古今書籍。
『我非常喜歡看書,最喜歡的是名人傳記,現在看了毛澤東、劉伯溫等名人傳記,也喜歡軍事戰爭的書籍,以及歷史。』郎錚說,平時他都是自己在網上買書,有自己喜歡的,也有老師推薦的。
看書已成為郎錚的樂趣,而鍛煉也是他的必修課之一,他的家中,有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運動器材。書架上,掛著十餘塊冠軍、亞軍獎牌,有足球比賽和乒乓球比賽等。
郎洪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是一名警察,平時特別愛鍛煉身體,最喜歡的是打籃球。每個星期五放學後,他都會帶著郎錚,在小區的籃球場進行一番較量。
『他身體很好,雖然看起比較瘦弱,但身高已經達到170厘米,近三年來幾乎每年長10厘米。』郎洪東說,郎錚自己也很喜歡鍛煉,參加了很多足球、乒乓球的比賽。
新聞回顧
敬禮娃娃與『敬禮娃娃』拍攝者的動人緣分
2015年2月26日15時許,《綿陽晚報》視覺總監楊衛華因患肝癌在綿陽中心醫院去世,享年51歲。在楊衛華數十年的攝影記者生涯中,最為人熟知的經歷,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拍攝了『敬禮娃娃』郎錚,感動中國。

楊衛華與郎錚
同事張登軍回憶,拍攝了『敬禮娃娃』郎錚後,楊衛華曾獲得第九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紀實類金獎,稿酬加獎金共10萬元。拿到這筆獎金後,楊衛華全部捐給了當時正在重建中的北川。
2015年2月14日上午10時許,郎洪東和妻子、兒子趕到綿陽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住院部看望患肝癌的楊衛華。 『他拉著郎錚的手久久不願松開,兒子也乖巧地偎依在他身邊,他用略帶嘶啞的聲音詢問郎錚的學習生活情況,並清楚地記得郎錚還有八年多就讀大學了。』郎洪東說,楊衛華告訴他,他已安排好郎錚今後讀書的事了,初中、高中都在東辰學校讀,並且要上一所好大學,選擇一個好專業,並委托了他的朋友今後幫忙照顧。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楊伯伯!』2015年2月26日下午,10歲的郎錚從爸爸口中得知楊衛華去世,頓時流下了眼淚,撲倒在家中沙發上,用被子蒙住頭,默默哭泣。
從拍攝《敬禮娃娃》起,楊衛華就和郎錚一家結下了不解之緣。『郎錚上一年級時,楊哥也一起送孩子到學校。郎錚參加少先隊,第一次戴紅領巾,第一次昇旗,楊哥都在現場見證,並用相機記錄下了點點滴滴。』郎洪東說,郎錚也很黏他,也喜歡和他玩耍,因為兩家人的房子就在一個小區,一有空,郎錚就會跑到他家去玩。
『郎錚喊楊哥「楊伯伯」,楊哥有時喊郎錚名字,有時直接喊「兒子」。七年來,我們不僅是朋友,更是親人般的感情。』郎洪東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