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警惕『消費返利』老騙局披上『區塊鏈』等新馬甲
2018-04-18 09:22:25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北夢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打著『購物返本』『你消費我還錢』的幌子,包裝新概念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

  警惕『消費返利』老騙局披上新馬甲

  『進入2018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革新正悄然而至,將引起一場消費關系的大解放』『新經濟時代來臨,消費者成長為消費商』『80年代富了個體戶,90年代富了下海老板,00年代富了房地產,未來屬於新消費玩家』……

  從年初開始,在一個名為『消費未來共享社區』的微信群裡,500名微信成員每天都會接受上述有關財富成長的『正能量』。雖然微信系統不時提醒群裡的成員彼此『不是微信朋友關系,請注意隱私安全』,但大家仍然毫無保留地分享著五花八門的消費返利平臺信息。

  湖南的劉女士是微信群裡的活躍分子,據劉女士透露,她是跟著一位師傅入的群。從數年前的『MMM互助金融騙局』到去年的『雲數貿特大網絡傳銷案』,這位師傅讓她交了不少『學費』,但她仍然看好師傅帶來的最新致富項目——『消費返利』:『這個和以前的項目不同,不搞直銷,不賣產品,也不是資金盤,以消費為投資,是新的趨勢。』

  劉女士並不知道,她深信的『新趨勢』實際上是『老騙局』。

  『雖然披上了「互聯網+」「區塊鏈」等新馬甲,但實際上還是老套路。』在看過劉女士的致富項目後,一位民間反傳銷人士表示。據該人士介紹,消費返利最早叫做購物返利,興起於2012年,當年就曝出了案值高達240億元的『萬家購物傳銷案』。『「零成本消費」「高額返現」「鼓勵加盟,發展下線」……最近常見的消費返利平臺,模式和萬家購物非常相似。』

  據了解,所謂『消費返利』,是指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得到商家給予的相應的現金返還,該模式多見於電商領域。但劉女士看好的『消費返利』不同於一般的電商促銷,『消費500返500,消費1000返1000』,返利力度高達100%;『消費=免費』,『消費=投資』,劉女士還可以通過商家提供的杠杆發展新會員,加大消費額度,並根據消費金額高低享受多檔『靜態收益』。

  在『消費未來共享社區』微信群中,成員們分享的各類消費返利平臺幾乎全都是『百分百全返』『可享高額收益』。不少平臺同時還提供虛擬幣、直銷分銷等多種投資產品和服務。

  『近年來,「消費返利」屢屢被不法分子利用,全國各地都有消費返利平臺跑路的新聞曝出。但「消費返利」被改頭換面,重新包裝成各種時髦、誘人的概念。這些概念充滿了迷惑性,消費者很容易就被牽著鼻子走,進而踏入「高額返現」的陷阱。』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在網絡環境中,一些老騙局更具欺騙性,手段更加惡劣,通常會爆炸式增長,導致的後果往往很嚴重。

  據了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類似消費返現的騙局紛紛加大了『觸網』力度,幾乎所有環節都被從線下轉移至線上。『手機端、電腦端全覆蓋』『苹果、安卓通用』……記者調查發現,如今,購買一款消費返利平臺的通用APP代碼模板只需數千元。如果想定制開發一款功能更強大的APP也只需幾萬元。

  『這家平臺跑路了,把代碼抄一遍,一家新的平臺馬上就起來了。』前述民間反傳銷人士表示,『消費返利』的騙局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技術門檻越來越低、違法成本也不高,即便平臺因資金斷鏈而崩盤,也可以迅速另起爐灶『東山再起』。

  來自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的數據顯示,在目前所有的網絡傳銷類型中,消費返利的傳銷組織數量高居第二。截至2月28日,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共識別出3534個疑似傳銷平臺,平臺參與人數高達3176萬,且每天新增識別傳銷平臺30個左右。

  近日,針對『消費返利』,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風險提示: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於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此類『消費返利』不同於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消息發出後,一份包含了150家平臺的消費全返(返利)傳銷騙局名單在網絡上熱傳。有專家表示,消費返利騙局數量遠不止於此。

  對此,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消費返利』騙局並不難識別,一是看返現比例,正常的消費返現比例不會太高,一般在5%以內;二是看返現有無時間差。正常的消費返現,一般是當場兌現或者幾天內兌現,而『高額返現』則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返還。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