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如一日高品質不打折
供港蔬菜安全率『5個9』咋做到的
近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檢查組赴廣東清遠供港蔬菜種植基地考察,受檢的3家基地毫不意外地交出了『零不符合項』成績單。地小人稠的『美食之都』香港,大部分食材需由內地供應,而內地供港農產品,已經創造了近60年保持99.999%安全率的驚人記錄。
高度自律的『供給側』
安全優質的蔬菜從何而來?來自科學嚴謹的生產流程。兩天考察時間裡,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檢查了田間蔬菜的種植分布和生長情況,現場調取種植記錄、農藥使用記錄、土壤水質檢測報告以及蔬菜成品的農殘快速檢測情況,評估基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檢驗檢疫監管執行情況,發現整個流程『無懈可擊』。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始終保持黃金品質。2012年,當時的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表示:『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達到了99.999%,這在全世界都是很難得的。』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對食品安全有嚴格周詳的標准並實行集中管理,但這個邏輯其實有點顛倒,因為香港方面的檢測越嚴,出現不合格狀況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內地供港食品高品質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供給側』的自我要求。
從近日的另一則新聞也可以看出內地供港農產品生產者的自律和追求。3月24日,內地首批供港蔬菜系列標准在北京正式對外發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軍兵表示,此次發布的標准包含多品種蔬菜的全體系標准,從產地環境到種子、農藥與化肥等提供了全過程監管的指導標准,意味著內地供港蔬菜生產加工企業將有明確的標准可依,從根本上避免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
高品質來自生產細節
供港食品農產品來自全國各地。全國備案的供港蔬菜生產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雲南、海南等22個省份。而這些供港蔬菜基地的選址,往往位於無污染、少開發的原生態地區。比如,廣州一家種植面積2500畝供港蔬菜基地,投產於2003年,位於廣州母親河——流溪河的源頭區域:山林茂密,優質天然泉水清澈充沛,空氣自然清新,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
從2007年4月1日以來,供港蔬菜生產必須基地化,種植基地一般要求土地固定連片,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國家有關標准的要求,周邊無影響蔬菜質量安全的污染源,有農藥殘留檢測能力。相關機構還對基地施行年檢制度,年檢不合格的要求整改或取消供港澳資格。近年就有多個供港蔬菜基地因查出重金屬污染而被取消資格。
從2017年4月起,廣東檢驗檢疫局轄區內全面推進供港澳蔬菜信息化溯源管理,每一批備案基地蔬菜都有了『身份證』,不但有獨一無二的備案號,且都有著清楚的農藥使用記錄:農藥品種、使用濃度、采摘間隔時間等。一旦發現問題,廣東檢驗檢疫局可以馬上鎖定並展開信息追溯調查。
規范的管理體系,生產運輸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供港澳農產品高品質的堅實保障。
『三趟列車』顯真情
香港的人口、土地面積和產業結構,決定了其自產食材遠遠無法自給自足。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測算,今天香港市場90%以上的活豬、活牛、蔬菜、河鮮產品,以及30%以上的活雞都是內地供應的。
上世紀60年代初,內地正處於『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時期,中央政府不忘為港澳同胞提供物資。為此,周恩來總理親自做出一項對香港人產生重大意義的決定:由鐵道部、外貿部聯合開闢供應香港市場的鮮活食品快運貨物的『三趟快車』,從內地不同省市把貨物經深圳供港,保障香港市場農副產品供應。
1962年3月20日,三趟滿載鮮活冷凍食品的列車分別從武漢、上海和鄭州出發,駛向深圳北站。這是『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三趟快運貨物列車』首次成行。鐵路部門為『三趟列車』還制訂了特殊政策,如『一保(保車源)三優先(優先配車、優先裝貨、優先掛運)』,除了中途加水外,沿途不停直抵香港,使運輸時間縮短了2/3,保證了鮮活貨物『優質、適量、均衡、應時』地供應港澳。
保證供港澳農副品穩定,自此成為一項基本政策。起初,『三趟快車』是指運送農副產品(主要為家禽家畜)的列車,如今已經延伸至幾乎涵蓋所有供港澳物資,被稱為『港澳同胞的生命線』。
民以食為天,事關港澳同胞的生命線安全,內地當然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內地供港澳食品維持高品質的秘密,藏在生產流程中,更藏在同胞真情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