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王曉蕾)『快看!車來啦!』當一排排接受檢閱的裝備車緩緩駛過天安門時,王保森和同事們正守在電視機前。『這些車上的液壓系統大部分都是我們團隊生產研發的。』每當說起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這位在工廠車間30多年的『老兵』總是難掩自豪。
王保森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的車削加工技術帶頭人,因為在導彈部分零部件組件以及裝卸車上,需要大量應用該種技術,所以,王保森總是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給導彈安家』,『我們負責給導彈穿上外套、裝上支架,使它能夠更便捷、精密地裝卸,為成功發射提供保障。』

『手藝人』王保森展示加工零件
從業30餘年零質量事故,產品交檢合格率100%。面對著『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席技師』等稱號,王保森說他其實就是個『手藝人』。
『車工不磨刀、手藝沒學到』
穿過一排排正在作業的機器,在699廠車間最裡面有一個單獨的房間,沒有數字化儀器和數控設備,只有整齊排列地8臺砂輪機。
廠房越來越大、機器越來越智能,只有這幾臺機器還是一如王保森30年前剛進廠時那樣。

磨制好的刀具
『把這些都磨了。』來到車間的第一天,帶王保森的工廠師傅便丟給他一大把車刀。15厘米長、小拇指一般粗的鐵棒,需要在砂輪機上打磨成需要的角度和粗細。打磨好後,師傅提出問題,他再切掉完成的一截重新磨,如此反復。
『我當時部隊剛轉業,只是想著能盡快熟悉業務,所以車間師傅讓我做什麼,我就老老實實乾。』6個月的時間,王保森就這樣磨了上百根車刀,進行了上萬次修整。
『他以後就是你師父了。』六個月後,帶他入廠的師傅指著旁邊一位老師傅對王保森說著。這時他纔注意到,這位『突然出現』的師父就是這段時間總在他身後轉悠,卻從沒說過一句話的那個人。『師父開始都不露面,先要觀察你半年,看看你有沒有悟性,有沒有耐心坐得住板凳。』
王保森所從事的車削加工,簡單來說是利用毛坯材料的快速自轉運動和刀具的直線運動,來改變其形狀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圖紙要求的零件。因為所用毛坯根據需求相對固定,所以零件加工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刀具的選取。
『這就是一個標准的車刀。』王保森在給記者展示用法的時候,很快便磨好了一個基礎刀具,『這裡每一個角都有固定角度和方向,「差之毫厘」,做出來零件的精密度就會「失之千裡」。』『車工不磨刀、手藝沒學到』,早已成了別人師父的王保森,還一直記得當年他師父說過的句話。

王保森正在磨制刀具
隨著技術迭代,現在市場上的刀具品種五花八門,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零件加工需求,這間小小的磨刀室也就沒有以前這麼熱鬧了。『市場可以滿足標准化,但很多特需還是需要人的經驗。』直到今天,王保森還是要求徒弟們定期去磨磨刀,『這是我們車工的根本和基礎,到什麼時候也不能丟。』
第一個會操作數控設備的工人
離磨刀室不遠,一臺看起來有些『老舊』的數控車床正在作業,這是2003年699廠購買的第一臺數控設備,王保森是當年第一位會操作它的工人。
第一臺數控機床到699廠時,沒有人知道這臺『龐然大物』該如何操作。廠家交付使用時,只給王保森臨時培訓了3天。『我真是一點也沒聽懂。』用了幾十年手動操作的他,對於這種數控設備一頭霧水。無奈之下的他直接讓數控廠家編寫了幾個常用零件程序,回去後拿著零件對著程序一個代碼一個代碼的研究。
電腦編程零基礎,王保森在工作之餘便整日泡在機器旁,對照著說明書一點一點研究。遇到不懂的就去請教技術專家或是查找相關的專業書籍。『工人絕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在他眼中磨刀就是打牢地基,學習創新就是不斷把大樓壘高加固。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王保森就已經成了當年廠裡的『數控專家』。『只要是市面上有的車床,不論型號、廠家,我都能用它加工出合格產品。』在屬於自己的領域中,他總是顯得很自信。

王保森指導年輕工人操作數控設備
這種自信來源於常年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起的經驗。從研究專業書籍、論文開始學習,到現在王保森自己也發表了很多論文。『我們研制導彈、試制導彈時,好不容易摸出的幾個竅門,要趁著「熱乎勁兒」記下來,教徒弟時也能用得上!』
有一年,他從事的套類、筒類零件加工特別多,發現繁瑣冗長的裝卡過程非常制約效率,而以孔定位卻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他將自己加工這類零件的經驗總結出來,寫出了《雙向快速定位芯軸》一文。現在,這篇論文是該廠這類產品加工的『寶書』,初級工研讀後,就能很快掌握裝卡、操作的訣竅,實現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雙提昇。
從未誇獎過徒弟的嚴師
已經離開生產一線轉入『後方』的王保森在2015年組建了『王保森創新工作室』,以培養高技能人纔、解決重要工藝技術難題為主要任務。『打破傳統師父只傳授技能給徒弟的模式,把師父們的經驗和技能共享,傳授給更多的年輕工人們』,王保森說希望工作室能夠為高技術人纔提供『一片熱土』。
這雖然聽起來是一份『坐辦公室』的工作,但是像今天這樣,大家聚到桌子前一起聊工作的時候卻很少,『往往是一個電話,大家都聚集到廠房,哪裡有技術上的難點,實際上手操作,問題很快就會解決。』

王保森喜歡到一線跟年輕工人們探討業務
坐不住的王保森每天仍會到廠房裡走幾圈。平時有些沈默寡言的他,每次到車間都會跟年輕的技術工人們有聊不完的話。王保森說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交流。『他們思維活躍、點子多、有熱情。』
而在徒弟們眼裡,王保森一直都是一位嚴師。『他好像從來都沒有贊許過我』,在大弟子劉朝輝的印象裡,不管是他得了全國大獎、還是技能獎章,回來後王保森對他都只有一句話:『趕緊學習去。』
劉朝輝說他的成長一直伴隨著師父的『罵聲』。『理論色彩太多,先去磨刀吧。』當剛拜師的劉朝輝發揮所學,編制了一段數控程序展示給師父看時,王保森的話瞬間就給他澆了一盆冷水,『他編寫不是不好,而是缺少實戰經驗,心性也不夠穩。』
『師父私底下可誇著他們呢。』身邊的老師傅對記者說到,還不都是怕他們驕傲。『看到徒弟有出息,我心裡是高興。』王保森的表達方式是在技術上不斷給徒弟們『挖坑』。『要經常讓他們遇到點困難,這樣纔能自己琢磨、進步。』
『教徒弟就像放風箏要有松有緊,既要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又不能跑偏,更不能斷線。』王保森說,為師育人、薪火相傳,是他至死都不能放下的心結。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