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白皮書》:我國數字經濟步入黃金期 拉動就業作用顯著
2018-04-13 11:00: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北京4月12日電 4月12日,記者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數字經濟推進方陣成立暨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發布大會』上獲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2.9%;數字經濟拉動就業作用顯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達到22.1%;我國數字技術創新取得跨越式進步。

  圖為『數字經濟推進方陣成立暨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發布大會』現場。新華網發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年)》認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正面臨政策紅利釋放、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的三大難得機遇。數字經濟是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豐富要素供給,以網絡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昇產出效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意義重大。

  《白皮書》稱,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水平,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昇。該領域發展呈現出四大特征:信息通信產業貢獻增強;融合貢獻規模擴張;區域分布梯次明顯;行業滲透差異較大。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各省數字經濟規模穩步增長,但省際間差距有擴大趨勢。總體上,各省數字經濟規模呈現自東向西逐級遞減的梯級分布特征。2017年,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等10個領先省市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地區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數字經濟規模和佔比領先的省份,同時也是我國的經濟強省。

  《白皮書》還顯示,數字經濟拉動就業作用顯著;數字經濟就業吸納能力差異較大;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其中,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數字經濟新增就業作用正在不斷加強。數字經濟每100個就業人口,72個為昇級原有就業,28個為新增就業崗位。

  關於數字經濟生態構建情況,《白皮書》從三個層面進行了描述,創新方面,我國數字技術創新取得跨越式進步;產業方面,制造業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治理方面,我國在平臺治理實踐中已逐漸形成了政府統籌、平臺自治、第三方參與、公眾監督為一體的多方共治格局。

  《白皮書》表示,綜合來看,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仍面臨一些制約瓶頸。其中,既存在需求側數字化基礎薄弱的問題,也存在供給側平臺支橕能力不足以及環境有待完善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數字化基礎薄弱、平臺支橕不足、安全隱患突出、環境有待優化等方面。

  針對上述問題,為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支橕環境,《白皮書》提出要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二是,提昇企業數字化水平;三是,完善政策環境;四是,加強要素保障。

  當天,『數字經濟推進方陣』正式揭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介紹,方陣致力於打造數字經濟領域高端交流平臺,聯合政、產、學、研各方力量,推動理論與實踐創新,為政府提供高質量決策支橕。

  據悉,從2013年開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就開展了數字經濟研究。幾年來,先後發布了《2015中國信息經濟研究報告》《中國信息經濟發展白皮書(2016)》《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G20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等報告成果。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